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北洋军枭

正文 总司令的悲剧——赵尚志将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不知翻阅了多少遍的赵俊清先生写的《赵尚志传》我为这位传奇将军流下了热泪。赵尚志将军无外乎是个悲具性的人物,一生中三次被开除了党籍,他的功过褒贬不一,他犯过错误,就因为这他被人暗算了,那么谁最希望赵尚志消失?非王明与苏联人无疑!详见张正隆写的雪冷血热,第十七尚志悲歌,你就知道了!我不必详说,因为我实在是愤恨,如果不是苏联人扣押了他,也许他就不会丢了有十个师之多的抗联三军,若不是王明瞎任命,赵尚志将军恐怕是第三路军总指挥了!若无那些托派,将军也不会愤而回国,而牺牲在特务的枪下。唉!天意啊!将军在时,三军屡战屡胜,将军不在,损兵折将,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啊!将军与林彪同期,却战法不一,将军不死元帅是也!赵尚志原籍山东齐东县李金庄,五始祖赵学搬家热河向阳县南八道村,曾祖父赵国昌有三子,宗子赵松年因无儿,过继二弟的次子,五岁的赵振铎为子,赵尚志就是赵振铎的第三子。   赵尚志是著名的抗日英烈,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9·18”事变后投身抗日武装斗争,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是东北抗联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42年1月,他带领小分队从苏联回到东北,在梧桐河一带活动。2月12日在袭击梧桐河警察分所时,被乔装成老百姓的特务击伤腹部,昏迷中被俘。他伤势十分严重,敌人决定对他进行突击审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他对审讯他的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说完了他狠狠地瞪着审讯他的敌人,闭口不语——他英勇牺牲了,全国解放后,黑龙江省珠河 </p>

    县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珠河县改为尚志县。赵尚志将军小传:赵尚志,男,1908年生,汉族,辽宁朝阳人,抗日将领。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北伐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赵尚志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幼年的赵尚志因此受到良好的教育。1917年初,他的父亲因参与打死几个抢掠百姓、强奸民女的官兵而受到官兵的追捕后,被迫背井离乡,外逃避难。赵尚志于1919年随母举家来到哈尔滨投奔其父,后经同乡介绍,父亲在资本家吕家大柜当账房先生。年仅11岁的赵尚志从此走上社会谋生,曾当过学徒、杂役、信差等。1925年赵尚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季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中山舰事件”之后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在东北最大城市哈尔滨领导组织学生运动,在双城从事建党工作,在长春市开辟党的工作。同年10月中共长春支部正式成立,赵尚志在中共长春支部负责共产党的长春通讯站工作。11月,他利用国共合作的时机,与国民党员一道成立了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并担任常务委员兼青年部长。不久,赵尚志的活动被日本特务机关发现并告密。1927年3月2日,赵尚志被奉天军阀驻长春宪兵逮捕并关进了长春第一监狱,后被押至南京。由于他始终坚持说自己是国民党员,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所以同年5月20日被释放出狱。出狱后,赵尚志又被党组织派回东北工作。1930年秋,赵尚志到达沈阳后被分派在中共满洲省委做团的工作。1931年4月,赵尚志第二次被捕入狱,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经党中央和满洲省委营救出狱。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任命赵尚志为省委军委书记。同年6月,东北大部分国土被日军占领。赵尚志决定尽快成立一支反满抗日武装,以武装斗争直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在他的一再要求下,中共满洲省委同意赵尚志离开哈尔滨,秘密前往巴彦县到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化名李育才的赵尚志到了巴彦后,帮助张甲洲整顿了队伍,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1932年11月,根据满洲省委指示,巴彦游击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治部主任。这支抗日队伍在张甲洲、赵尚志等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曾攻占过巴彦县城,打下过康金井火车站,进行过西征,横扫过北大荒。后在一次战斗中,部队内部有人擅自缴了两个鄂伦春族牧民的猎枪,此事顿时激起数百名鄂伦春族牧民的围攻,赵尚志只好率领一部分战士临危奔走。不久,部队又遭到日本关东军的包围合击,在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之下,这支刚刚建立不久的抗日武装终于被打散。赵尚志后来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写到:“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尽管因为此事导致他被开除党籍,但考虑到他的革命经历和多年对敌斗争的表现,大部分省委委员仍然主张让他担任群众工作,不久后他即被任命为工会主席。1933年4月,赵尚志来到宾县孙朝阳的反日义勇军参加抗日活动。最初为马夫,后在攻打宾县的战斗中,孙朝阳采用了赵尚志的军事谋略攻下了县城,赵尚志因此被任命为该部队的参谋长。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带领七名同志起义,在中共珠河县委领导下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担任队长,后改编为哈东支队任司令。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赵尚志,在珠河一带挥枪抗敌。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的反日游击队接连攻克了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在赵尚志的率领下,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寇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并曾登报悬赏一万元通缉他。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被任命为总司令。1935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人发生变动,当年坚持开除赵尚志党籍的个别负责人已经调离。根据赵尚志的多次请求,新的省委慎重考虑赵尚志在离开党组织两年时间的表现,并多次派员亲往宾县和珠河认真倾听赵尚志的意见。同时为慎重起见,省委又找了解赵尚志情况的同志谈话,终于搞清了这起冤案的来龙去脉,于1月12日正式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1936年,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三军所属的9个师,在赵尚志的率领下,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参加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歼灭敌人一千多人。他统一指挥军事行动,统筹安排给养,培养和调配干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开辟了汤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为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军医院,还建立了政治军事干部学校,他担任校长。1936年8月间,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下辖七个师,全军约六千多人,活跃在松花江两岸二十多个县境内。1939年后,由于日伪军连续派重兵“讨伐”,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敌人曾悬赏一万元,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敌人还多次派遣特务奸细混入抗日军内部,企图暗杀他,均未得逞。赵尚志第二次被中共北满省委开除党籍,是距他第一次被开除党籍7年之后。1940年1月中旬,当时赵尚志正在苏联境内伯力参加一次党的会议。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时会从国内传来他再次被开除党籍的消息,对于为党和民族出生入死的赵尚志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1940年初,中共北满省委听信内奸尚连生的造谣和诬告后,在赵尚志不在场、无法申辩的情况下,突然召开第十次常委会并做出把他开除出党的决议。让赵尚志痛心的是,与第一次被开除党籍不同的是,这次居然给他加上了“永远开除”四个字。在这份《关于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中,指出把他永远开除出党的原因在于他犯有三大严重错误:一,赵尚志1936年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实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三,怀疑北满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党内奸细,并密谋捕杀北满省委负责人赵尚志一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两次被错误的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军内职务,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依然对党赤胆忠心,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1942年1月,赵尚志带领小分队从苏联回到东北,在梧桐河一带活动。2月12日在袭击梧桐河警察分所时,被打入革命队伍的日伪特务刘德山击伤腹部,昏迷中被俘。他伤势十分严重,敌人决定对他进行突击审讯,因此决定对他进行医治,但被赵尚志拒绝,并对审讯他的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赵尚志被杀害后,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庆功,将他的躯体扔进松花江冰窟,赵尚志牺牲后,日本关东军大肆鼓噪,曾将他的头颅由黑龙江空运至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和在南满牺牲的另一抗日英雄杨靖宇的首级一起陈列。2004年,赵尚志的的颅骨在长春护国般若寺被发现,2008年10月25日,赵尚志的颅骨安葬于烈士家乡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烈士陵园”,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张&#25991岳出席了安葬仪式。赵尚志壮烈牺牲,他的党籍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198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黑龙江省委才根据中央组织部的指示,对赵尚志同志1940年遭受党内处分一事进行认真的复查。同年6月8日,黑龙江省委做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撤销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恢复赵尚志党籍,推倒强加给赵尚志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名誉。”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提议,给予赵尚志完全平反并恢复党籍,朝阳老家的出生地被命名为尚志乡。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黑龙江省珠河县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25991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赵尚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在2004年6月2日前,所有关于赵尚志烈士遗体的材料中只提到,赵尚志牺牲后,日军决定将赵尚志遗体空运到长春领赏。可到了机场才发现,尸体已开始腐烂。没办法,日军只好将其头颅割下,运送到长春,然后将尸身丢弃在松花江里。1945年10月2日清晨,当年的抗联领导人之一、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兼苏军驻长春警备副司令的周保中,来到战后的长春。周保中到长春后,即向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提出寻找杨靖宇和赵尚志的遗骸要求!可是,当苏军对所有可能隐匿杨靖宇、赵尚志头颅的地下室、军用仓库、秘密档案室一一搜索后,并没有找到两位烈士的头颅。后来由于国民党军队接管了长春,寻找工作不得不中断了。1948年3月初,我地下党在国民党占领的长春医学院发现了三个大玻璃瓶子,其中有抗联将领杨靖宇、陈翰章的头颅和抗联战士常基隆的心脏,赵尚志的头颅仍无下落。据日伪档案史料记载:1954年6月,作为抚顺战犯管理所舍监号 353号的日本战犯东城政雄首次交待自己参与谋杀赵尚志的经过,并附有揭发原伪兴山警察署长田井久二郎罪行的书面材料。两年后,田井久二郎也提交了《赵尚志将军谋杀事件供述书》,坦白交待了谋杀赵尚志的全部过程,“我身为署长,应负命令指挥责任,因为谋杀赵尚志有功,而取得了奖状和勋章,我承认全部事实,向中国人民谢罪……”。2004年5月底,情况发生重大改变,人们在长春般若寺发现了一枚头骨,可能与赵尚志有关。从此,有关人员进行了一次多方求证的苦旅。2004年5月31日,长春市区般若寺在施工时出土一枚头骨,这本是一件非常寻常的事。但是,第二天一个叫姜宝才的人出现了,这位正从事东北抗联&#25991献片摄制工作的编剧,马上联想到东北抗联名将赵尚志失踪的头颅。次日,抗联老战士、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和赵尚志的亲属,来到长春,几经周折,于当天将这具头骨运回哈尔滨。6月18日,已坚信头骨就是赵尚志的李敏老人,为了保证头骨的安全,将头骨转移到自己家中,安放在二楼书房临时设立的赵尚志灵堂。而后,老人家花了近万元从景德镇定做了“将军罐”形瓷棺,庄重地把头骨放入其中。6月20日下午,李敏等人邀请魏正一、赵俊清及市公安局法医进行联合鉴定。6月21日清晨,金宇钟、王忠瑜等人聚集在李敏家中召开“例会”,作进一步商议。综合各方面信息,大家分析认为,前两步鉴定结论都是在鉴定人知情状况下作出的,为更客观、可信,应再请不知情的专家作第三步鉴定。当天上午,他们找到省公安厅四处法医科科长、主任法医刘英坤,请他们帮忙鉴定。4天后,鉴定工作小组再次召开会议。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法医大队主任法医郭柏汇报:经与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联络,虽然像这具已埋藏60多年的头骨DNA鉴定无法进行,而做颅像重合则能对其性别、年龄、身高、生前创伤特征、死亡时间等要素得出结论,有99%的准确性,同时还可做容貌复原。宣传部有关同志经与抗联老战士李敏、赵尚志胞妹赵尚&#25991沟通,她们已同意将头骨交给组织作鉴定。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协助下,赵尚志父母及赵尚志牺牲时敌人拍摄的照片均已找到,并复制完毕。会议决定在一两天内赴京对头骨作进一步技术鉴定。但是,就在鉴定工作小组准备启程赴京之际,出现了意外,竟使赴京鉴定一下延期两个多月。在长达两个多月沉闷的协调过程中,一个意外发现,为后来的准确鉴定带来了重大的佐证和转机。11月5日,在准备赴京鉴定之际,受李敏嘱托,李龙找到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部主任李云桥,准备购买《赵尚志传》带到北京赠送给亲友。见到他时,很幸运的得到了一张李云桥收集的关于赵尚志的图片。《赵尚志传》作者赵俊清及李云桥等党史研究专家分析认为,按照赵尚志在巴彦游击队担任政委的历史情况分析,坐在前排中间位置手握马鞭,脚穿马靴的小个子应该是赵尚志。李龙将这张照片放大,又通过电脑技术将坐在前排中间位置的年轻人照片单独提取,与集体照一样放大。两张照片复制完成后,他将集体照拿给赵尚&#25991看,请她辨认里面有没有赵尚志。赵尚&#25991细细地观察了十几秒后,指着中间位置“手握马鞭人”说,这个人长得像赵尚志,李敏老人看了照片后,也同样得出了中间的小个子“像老军长赵尚志”的结论。此后不久,李敏将这张照片带给赵尚志的老战友、中纪委原副书记韩光,赵尚志战友李在德等进行辨认,他们都指认照片中坐在中间的“小个子”为赵尚志。2004年11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相关人员组成的赴京鉴定小组,以及赵尚&#25991、李龙、本报记者等8人,齐聚李敏家中,准备乘坐当晚的Z16次列车赴京鉴定。。29日10时15分,护送头骨的面包车停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门前。前来迎接的该所主任法医、研究员张继宗表示,这具头骨鉴定,是目前该所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绝不会出现一点纰漏。40分钟后,头骨移交工作结束,鉴定工作小组回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北大街5号的住宿地黑龙江宾馆,静候消息。张继宗曾在哈尔滨读书,对赵尚志极为景仰。接手对头骨进行鉴定任务当晚,他连夜拜读了《赵尚志》一书,对其中涉及鉴定的内容作了详细记录。第二天,他与助手田雪梅一起开始专心于这具头骨的鉴定。12月2日,结论出来了:这具头骨就是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的!张继宗解释说,从头骨性别、年龄、身高,特别是生前左眼下的陈旧性伤痕,与赵尚志本人情况全部吻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赵尚志牺牲后头颅被敌人割下,后来被般若寺住持取走。从人类学角度看,这些因素足以证明头骨的归属为赵尚志。第二天,正式的《鉴定&#25991书》出来了。这个权威鉴定,可谓一槌定音。赴京鉴定小组成员欣喜若狂,李敏老人于当晚特意买来两米长的白色绸缎,在上面挥书“喜抱真魂归故乡”7个大字。2004年12月18日,鉴定小组二次赴京,取回了二所颅像重合鉴定结果。这份鉴定报告写道:经重合检验发现,送检颅骨可检验部分上的标志点和赵尚志烈士照片上的标志点、标志线均能重合在标准范围内,颅骨与照片的形态轮廓曲线一致,曲线间的距离(软组织厚度)在正常范围内,符合颅骨与照片出自同一人的条件。张继宗解释说:这就是说,不单是这枚颅骨被认定为是赵尚志将军的,新发现的赵尚志生前照片,也被以科技手段得到认定。赵尚志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朝阳市中山大街2段,纪念馆建设工程于2007年9月23日开工,到2008年10月25日落成开馆。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设计建造。赵尚志纪念馆是集纪念、馆藏、研究保护、展览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整个建筑平面为方正的矩形,俯视整个建筑可以看到平面为一个方正的“尚”字。纪念馆高11米,正面长34米,象征着赵尚志将军11岁离开家乡以及34年短暂而壮丽的人生,纪念馆的正面像张开的手臂,寓意家乡人民张开怀抱迎接将军魂归故里。陵园由墓室、塑像、纪念碑、广场、陵园门、环境绿化区等构成。陵园门口六十二步台阶,寓意赵尚志颅骨六十二年后被发现;纪念广场长宽均六十二米,契合六月二日晚六时二十分找到赵尚志颅骨;纪念碑高十四米,寓意东北十四年抗战胜利;菱台形墓室底是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寓意方方正正,墓室斜边长十米,同底边相加为三十四米,寓意赵尚志三十四岁牺牲;墓室由黑白大理石罩面,寓意赵尚志一生战斗在黑山白水之间。赵尚志将军的父亲赵振铎,1872年出生在尚志乡尚志村,1916年,为躲避反动官府迫害赵振铎逃亡到哈尔滨,1958年逝世,享年87岁;1997年农历10月1日,应赵家亲属的要求,赵振铎和夫人张效乾的骨灰由哈尔滨市向阳山革命公墓迁回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赵振铎生前有遗嘱,如果找到三子尚志的颅骨就要葬在父母身边。为了满足赵振铎的遗愿,由朝阳市在与赵尚志烈士陵园相毗邻的南侧修建了墓。为表示对将军的敬仰,清风作了五首诗以纪念将军:少年机智聪过人,许公中学展风彩。黄埔堪称出将相,唯有将军独英雄!其二:国破山河壮士愁,将军百战驱倭奴。抗联三军坚如铁,反满抗日纵驰骋。其三:风火巴彦三二载,将军威名日胆寒。朝阳队里英雄汉,众所周知李育才。其四:铁窗生涯寒彻骨,严刑拷打浑不怕。将军凛然扛正气,视死如归显英雄。其五:珠河反日联合军,哈东敌后出奇兵。木炮冲天显神威,宾州城里敌丧胆。</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