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漠谣II

正文 第 21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我虽然不知道他们用什么法子让这些鹿汇聚到此处,但给我点时间,我一定可以查清楚。”

    霍去病伸手来握我的手,眼睛看着逐渐接近的赵破奴他们,“我要你把李敢刚才说的话全部忘记。”

    他的手冰冷,我的手也变得冰冷。我的眼中涌出泪水,紧咬着唇把眼泪逼回去,“好!”

    赵破奴奔到我们身前,单膝向霍去病跪下,脸却是朝着我,“末将幸不辱命!”

    赵破奴看到血泊中的李敢,脸色瞬间大变,复陆支、伊即靬性格粗豪,没什么避讳地紧张问:“关内候死了吗?”

    霍去病淡淡吩咐:“把李敢的尸身带上。”说完不再理会众人,当先而行,赵破奴向我磕头,“如果末将再快点,也许关内候可以活着。”我摇了下头,沉默地远远随在霍去病身后。

    刘彻见到霍去病的一瞬先是大喜,却立即敛去。

    复陆支把李敢的尸身搁在地上,李妍一声未吭地昏厥过去,随行的宫人太医立即护送她回甘泉宫。

    刘彻的眼光在李敢尸身上扫了一圈,冰冷地盯向霍去病,一面挥了下手。原本守在周围的侍卫和官阶低的人都迅速退远。有侍卫想请我离开,我身子没有动地静静看着他,一向沉默少言地卫青突然道:“让她留下吧!”侍卫犹豫了下,迅速离去。不一会场中只剩卫青、公孙敖、公孙贺等位高权重的人。

    刘彻冷冷地说:“你给朕个理由。射杀朝廷重臣,死罪!”霍去病上前几步,跪在刘彻面前,却一句话都不说。

    刘彻的面色渐渐发青,公孙敖匆匆跪下,哭泣道:“臣死罪!关内候当日殴打卫大将军,卫大将军顾念到关内候因为父亲新丧,悲痛欲绝下行为失当,所以并未追究,可臣今日一时失口竟然把此事一五一十全部告诉了骠骑将军。”

    刘彻气得一脚踢在公孙敖身上,“去病的脾气你就一点不知吗?”

    公孙敖在地上打了个滚,又立即翻身跪好,顾不上身上的伤,只磕头不止,口中频频道:“臣死罪,臣死罪……”

    不大会功夫,公孙敖已是血流满面。卫青眼中神色复杂,最终还是不忍占了上风。当年公孙敖对他的救命之恩,他真地是感念一生。卫青跪在刘彻面前,磕头道:“一个是臣的外甥,一个是臣的下属,李敢之死,臣也应该负责,求皇上将臣一并惩罚。”

    刘彻没有理会卫青,只怒指着霍去病骂,“看你带兵和行事比年少时沉稳不少,还以为你有了妻子儿子知道收敛了,今日却又做出这种事情,你给朕老实说,李敢究竟还做了什么?”

    霍去病的身子挺得笔直,背脊,可他的心却在冰寒中,他用表面的强悍掩藏着内心的伤痛,他从小视作亲人的卫氏家族还是对他出手了。

    刘彻肯定也感觉到事情有疑,在言语中替他找着借口和理由,希望把责任推给李敢,可霍去病怎么可能往一个已经死亡,不会替自己辩解的人身上泼污水来为自己开脱?他更不可能说出实情,让卫青陷入困境。刘彻一直寻找着机会打压卫青,但卫青行事从无差错,此事一出,不管卫青是否知道,刘彻都不会放弃这个良机。而卫青却是整个卫氏的依靠大山,如果卫青有任何差池,整个卫氏家族都会陷入危机。

    刘彻等了霍去病半晌,霍去病却依旧一句话不说。刘彻怒道:“你是认为朕不会杀你吗?”他蓦地指着我道:“金玉,你过来!”

    我上前静静跪在霍去病身侧,霍去病一直纹丝不动的身影轻轻颤了下,却依旧低垂目光看着地面,一言不发。

    刘彻道:“今日见了金玉举动,朕虽然不喜金玉,但也不得不赞一声,这个女子担得起你为她所做的一切,你打算让她做寡妇吗?”

    霍去病垂放在身子两侧的手紧紧拽成拳,青筋直跳,手指过处,地上的碎石被无意拢入掌中,他的指缝间鲜红的血丝丝缕缕涔出。刘彻冷着声缓缓问:“或者让金玉陪你一起死?”

    我去握霍去病的手,用力把他拽成拳的手指掰开,把他掌中的石砾扫去,擦干净左手后,自顾道:“另一只手。”他愣了下,把另一只手递给我,我把砂石轻轻扫干净后,拿帕子把血拭去,淡淡道:“好了。”说完握住他的手,他虽没有推开我,却仿若木头,没有半点反应。我固执地握着不放,眼睛一瞬不瞬地痴痴地盯着他。好一会后,他终于侧头看向我,我向他一笑,他的眼中光华流转,歉疚温暖都在其间,原本的伤痛冰寒褪去几分,缓缓反握住了我的手。

    我们两人旁若无人,众人也都表情呆呆。刘彻忽地连连冷笑起来,“金玉,朕若问你是否想死?恐怕是多此一举了。”

    我恭敬地磕了个头,心中对刘彻满是感激,不管他是因为惜才,还是感觉到事情有疑点,但他一直在给霍去病机会,甚至想用我的生命做威胁去撬开霍去病的嘴,“皇上,民女随骠骑将军一起。”

    刘彻沉默地在原地走来走去,一面是大汉律法和后世千载的名声,一面是霍去病的性命,就是一贯被人称赞为睿智的大汉朝皇上也头疼万分。良久后,他面色带着疲惫,问道:“听闻今日还有侍卫不小心被鹿撞死?”

    一旁的侍卫首领立即回道:“是,共有八个侍卫被鹿撞死,张景、刘大山……”

    刘大山?我从卫伉、公孙敖、任安面上扫过,漫不经心地想,他们做得倒也还算周密。

    刘彻听完后,点了下头,抬头望着天,近乎自言自语地说:“李敢身陷鹿群,不慎被鹿撞倒后身亡,厚葬!”

    众人愣愣,赵破奴他们率先跪下,“皇上万岁!”在场的大部分人也纷纷反应过来,跟着高呼“皇上万岁”,也有愤怒不满,恨盯着霍去病的人,但在刘彻冷厉的视线下,都低下了头,随着他人跪下。

    自霍去病要我忘记李敢所说的话起,我一直很平静地等着一个宣判,此时却心情激荡,第一次真心诚意地给刘彻磕头,真心诚意地呼道:“皇上万岁!”

    刘彻望了一眼弯身磕头的霍去病,眼中仍满是怒意,摔袖就走,“哼!万岁?真希望朕万岁,就给朕少惹点事情出来。”

    第二十一章:偶遇

    一场为了游乐散心的狩猎却在惨淡中收场。关内候、郎中令李敢遭鹿撞身死,李夫人因为惊吓过度病倒在榻。刘彻再无游兴,率领文武官员从甘泉宫匆匆返回长安。

    霍去病变得异常沉默,常常能一整日一句话都不说。

    血缘亲情,对我是极奢侈的一件东西,他自小拥有,可在权利和皇位前却不堪一击。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开解他,只能安静地随在他的身侧,当他转身或抬眸时能看到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

    元狩六年的春天,无声无息地降临长安。待惊觉时,已经桃红柳绿,春意烂漫。

    我和霍去病并肩在桃林中漫步,他随手掐了一朵桃花插在我的鬓间,嘴贴在我耳朵边问:“你想去看儿子吗?”

    我怔了下,不敢相信地问:“不是宫里的?”

    他轻轻“嗯”了一声。

    因为此事一旦泄漏,不仅仅相关我们的生死,还会拖累九爷他们,所以我和霍去病一直很有默契地绝口不提。可是怎么可能不想呢?只是不敢去想。我回身搂住去病的腰,脸伏在他的胸膛上,“想。”

    他笑拧了下我的鼻子,“呀!呀!看看!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你就不惜在大庭广众下主动投怀送抱,放心吧!不用你色相勾引,我也一定尽力。”

    我又羞又恼,一掌推开他,转身就走,他在身后大笑起来。我面上庠怒,心里却透着喜,他又慢慢变回本来的霍去病了。

    晚上用过晚饭后,去病叫了霍光去书房,两人在房内谈了许久。出来后,霍光的眼中多了几分刚毅,好似一会的功夫就长大了几岁。

    “你劝光弟离开长安,回家吗?”

    “没有!每个男儿都有一条自己认定的路,都有自己想成就的梦想,他的人生他自己做主。我只是和他讲清楚了如今长安的形势,告诉他也许以后我不但保护不了他,反而他会因为我而生出很多麻烦和危机。”

    想着刚才霍光的神色,已经明白霍光的决定,“光弟仍旧决定要留在长安城?”

    去病笑着点点头,神情中含着几分赞许。

    三月间,桃花开得最烂漫时。朝堂内的争斗比最火红狄花还热闹激烈。

    李敢的葬礼,霍去病没有出现,反倒卫青、公孙敖等人前去致哀。

    平阳公主出面替李敢的两个女儿说亲事,刘彻也许对李敢有歉疚,也许出于想进一步分化卫青和霍去病,同意替太子刘据定了亲,将李敢的两个年纪还小的女儿定为太子的妃子。

    虽然李氏家族有能力的壮年男丁尽去,只剩了一门寡妇弱女幼儿,一派大厦将倾的惨淡景象。但从秦朝时,李家就频出大将,在朝中和民间的人心仍在。李敢的侄子李陵,年纪虽不大,可已经表露出很高的军事天赋,也甚得刘彻欣赏,刘彻说过好几次待他稍大一些就要封他做天子侍中。霍去病十八岁时受封天子侍中,李陵也隐隐有成为一代大将的可能。

    卫氏此举不但博取了朝堂和民间的赞誉,把支持同情李氏的人心暗暗拉向了太子,而且立即把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情和卫氏划分得一清二楚。

    李敢被霍去病射杀的消息不胫而走,朝廷内同情李氏家族遭遇的人越来越多,以前众人一心排斥卫青为首的卫氏,此时有了对比,才个个觉得行事谦恭有礼的卫青还不错,对卫氏冒着不惜得罪霍去病的风险,回护李家老幼的做法更是赞赏,矛头开始隐隐指向了霍去病。

    虽然有刘彻的重压,但是依然挡不住各种弹劾奏章,甚至发生了众官哭求皇上不可罔顾国家律法。刘彻无奈下,决定贬霍去病去朔方守城,远离长安,避避风头。

    刘彻当时审问霍去病时,只有少数人在场,事后也封锁了消息。为什么当时只有少数人知道的事情,最后变成朝堂内人尽皆知的事情?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突然胆子大到敢一再弹劾霍去病?现今的朝堂内究竟哪股势力能在皇上明显袒护霍去病的情况下,还能针对霍去病掀起巨浪?

    霍去病对朝廷内的风浪涌动,视若不见,继续我行我素,他似乎还在暗自鼓励着弹劾他的人,原本他可以设法阻止这场波澜,可他只是淡淡地看着这场朝堂内倒霍的风波越演越烈。

    霍去病在准备去朔方前,第一次大违他一贯的行事,主动参与到朝廷政治中,而且一出手就惊人,他请求皇上册封以刘髆为首的三位皇子为藩王。

    “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原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去病把写好的请求册封三位皇子的奏章递给我,我细读了一遍,又递回给他,“很好呢!十分待罪,十分谦恭的样子,不过真要谦恭,就不该写这样的奏章了,不知道皇上会怎么想?”去病一笑,收起了奏章,并未多言。

    皇子一旦被册封为藩王,就要离开长安前往封地。名义上好似有了自己的属地,其实却是彻底杜绝了他们在长安城和太子一争长短的心。

    霍去病的釜底抽薪的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上下争议不休,保太派和倒太派的斗争白热化,就是以往认为可以暂时置身事外的臣子此时也不得不考虑好何去何从。刘彻对霍去病的请求没有给予任何回应,朝堂内僵持不下。

    几日后,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常赵充,大行令李息,太子少傅任安,联名上奏章,冒死进言支持大司马霍去病。刘彻仍旧没有回应。

    之后庄青翟、张汤、公孙贺等朝内重臣再冒死请命,一连四次,说的是冒死,却一次比一次人数多,隐隐然有百官逼求的架式,反对的声浪渐被压制,到最后近乎无声,刘彻仍然没有给予回应。

    请立皇子的事情是由霍去病开的头,可之后他却再没有任何举动,只是淡淡看着朝堂内的风云。到了此时,看着事情已经朝成功的方向发展,他眉宇间反带上了忧色,“舅父怎么会让这样的事情一而再的发生?唉!大概他现在也压制不住这么多急功近利的人了。皇上现在春秋正盛,这样子做,即使皇上答应了,也会让皇上越发忌惮卫氏外戚和太子的势力。”

    我道:“卫氏是皇上一手扶植起来的势力,以皇上的才略,可如今都有些控制不住,卫大将军控制不住卫氏也很正常。皇后、平阳公主、长公主、太子、将军、候爷,多少人的利益和在里面?势力渐大,内部只怕也纷争不少,看看当年的吕氏、窦氏,王氏,卫大将军能压制到今日的局面已经很不容易。”

    去病苦笑起来,“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和,我不就是一个例子?明知道皇上对日益增大但子势力有了提防,不想让太子势力发展太快,更想用其他皇子来牵制太子,可我还是给皇上出了这个难题。”

    朝堂内外的人都在等着一个结果,此事已经是开了弓的箭,如果刘彻不同意,那未来朝堂内的变动是可怕的。我猜想长安城内,此时的皇亲贵胄家没有几个人能睡安稳,歌舞坊和娼妓馆生意的反常兴旺就是一个明证。

    这种关头,李夫人突然要召见我。事出意外,我琢磨着她究竟什么意思。霍去病把诏书扔到一旁,淡淡道:“没什么好想的,托病拒绝。”

    我想了会道:“听说她一直病着,我想去见她一面。何况听听她说什么,也算了解敌方动向。”

    霍去病肯定觉得我多此一举,但不愿驳了我的意思,笑道:“随你,正好我也想去拜见一下皇后娘娘,那就一同进宫吧!”

    人还未到,就闻到浓重的药味。纱帘内李妍低声吩咐侍女:“命金玉进来。”侍女眼中颇有诧异,掀起帘子放我入内。

    李妍面色惨白,脸颊却异样的艳红。我虽不懂医术,可也觉得她病得不轻。她笑指了指榻侧,“你坐近点,我说话不费力。”

    她的笑容不同于往日,倒有些象我们初认识时,平静亲切,没有太多的距离和提防。

    我依言坐到她身旁,她笑看了会我,“你看着还是那么美丽健康,仍然在盛放,而我已经要凋零了。”

    “不要说这些丧气话,宫里有的是良医,你放宽心思,一定能养好身体。”

    她浅浅笑着,“我自己的身体,我心里比谁都明白,我的日子不多了。步步为营,争来争去,失比得多,金玉,你还恨我吗?”

    往日一幕幕从脑海中滑过:那个轻纱覆面,眼波流转的少女;那个容颜倾国,愁思满腹的少女;那个教我吹笛,灯下嬉笑的少女……

    我摇摇头,“我不想恨。这几年我发现一个道理,仇恨这种东西在毁灭对方前,往往先毁灭的是自己。我愿意遗忘,愿意把生命中快乐的事情记住,愿意把不愉快都抛在身后,继续向前走,人这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即使赶着走,都只怕会有很多好看的、好玩的没有时间见、没有时间玩,有恨的力气,不如用来珍惜已经拥有的幸福。”

    李妍侧头咳嗽,我忙拿帕子给她,等她把帕子扔到一旁时,上面已满是血迹。我心中黯然,她却毫不在意地一笑,“小玉,你是运气好,所以可以如此说。人生中有些仇恨是不能遗忘的。我比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有人伤到了霍去病,你能原谅吗?你能遗忘吗?你会善罢甘休吗?只怕是拼了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报仇。”

    她未等我回答,就摆摆手,“事情到此,我们之间没什么可争的。今日请你来,只想求你一件事情和问你一件事情。”

    “请讲,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会尽力。”

    “小玉,我已心死,什么都不在乎了。可我放不下因为我的私念被带入纷争中的亲人,我倒不担心髆儿,只要我求皇上答应霍去病册封藩王的要求,髆儿远离长安,自然就躲开了一切,可哥哥们却躲不开,特别是二哥,他对权利的越来越大。”

    “我懂你的意思,可李妍,你应该明白此事取决于李广利,如果他行事不知收敛,迟早还是会出事。至于去病,你不用担心,我想……我想一旦皇上准了册封藩王的要求,这大概是去病为太子和卫氏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去病自小到大的优越生活和十八岁就得到皇上的重用都和卫氏分不开关系,只要他心中认定的恩怨已清,从此后卫氏是卫氏,他是他。

    李妍显然不明白我话中的意思,困惑地说:“最后一件?”她看我没有解释的意思,遂笑了一下,没再多问,“我会对二哥再极力约束和警告一番,至于他能否遵照,我也没有办法了,皇上念着我,应会对他比对他人多一些宽容。人事我已尽,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妍静静看着熏炉上的渺渺青烟,半晌都没有说话,我也没有吭声,默默等着她要问的事情。

    “李……李敢他临去前说什么了吗?”

    这就是李妍临去前未了心愿中的两桩之一,李敢泉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我暗叹一声,从怀中掏出那截血袖,递给李妍。

    李妍怔怔看着袖子,眼中慢慢浮起雾气,眼泪一颗又一颗,宛若断线珍珠般滴落在袖上。

    她蓦地咬破食指,用自己的鲜血把那个未写完蒂蔓“李”字一点点续写完。一个的血色已经发暗,一个的依旧鲜红,明暗对比,互不交融,却又互相映衬,仿若他们此生的有缘无份,纠纠缠缠。

    她捧着袖子又看了一会,递回给我,“此生再麻烦你最后一件事情,帮我把它在李敢坟前烧掉。”我点点头。

    她笑握住我的手,我回握住她。她朝我一笑,明媚如花,好似我们多年前初见,她摘下面纱时,那个令日月黯淡的笑容,“小玉,你回去吧!我会求皇上把嬗儿还给你们,但霍将军如今的位置……皇上不见得会准,只望你不要怨恨我。如果真有一日,大汉兵临楼兰城下,还求你念在我们初相识时的情份上,求霍将军眷顾几分无辜百姓,约束手下士兵,不要兵戈加于他们。”

    我替她理了理鬓边的乱发,扶着她躺回枕上,“你的病都是因心而起,不要再操心了。如果真有那么一日,我定会尽力。不要忘记了,西域也算我半个故乡。”

    她闭上了眼睛,声音细小,好似自言自语,“我好累,好累,就要可以休息了,娘亲见到我,应该不会责备我吧?我已经尽力了,不知道她有没有见到父亲。我想听孔雀河畔的牧歌,价值万金的琼瑶佳酿怎么比得上孔雀河的一掬清水好喝?其实我喜欢的不过是夜晚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白日与所爱之人驱赶着牛群羊群寻找草场,我宁愿生了一堆孩子后腰身粗壮,宁愿双手因为搓羊绒而粗糙干裂……”

    我轻轻起身,向外行去。

    侍女都被摒退,此时宏大幽暗的宫殿内只有李妍躺在纱帘间,她这一生一直都是孤独的。

    我以前一直很想问她,可后悔过选择进宫,可到今日,恩怨全消,只希望她能平静地离去。对她而言,她真地尽人事了。楼兰的儿女若都如她,刘彻想要征服西域,只怕即使胜利,也会让汉朝耗尽国库,死伤惨重。胜,百姓苦,败,百姓苦,胜败之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永远只是无辜百姓。

    我通知守在外面的侍女进去,正要离开,李妍爹身侍女却拦住了我,“金姑娘,麻烦你劝一下娘娘,让她见见皇上。”

    我一脸诧异不解,她解释道:“娘娘自病重后,就不肯再见皇上,皇上每次来,她顶多隔着纱帘和皇上说几句话,皇上如今是一肚子气,几次想硬闯进去,可又担心娘娘的身体再禁不得气。”

    我默默思量了会,侧头望着身后的宫殿。李妍,你是用这种方式把自己更深地刻在刘彻心中吗?拥有天下的帝王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可他即将失去你,在你最美时,在他着再见你一面时。

    我向侍女欠身行了一礼,“恕我无能为力。”说完匆匆离去。

    马车内,去病看我一直沉默,也不打扰我,由着我默默发呆。半晌后,我没头没脑地说:“皇上就要答应册封藩王的事情了。”

    霍去病的眉毛微挑,“李夫人会这么轻易放弃?”又立即反应过来,“她的身体真不行了?”

    “嗯,她本来身体就弱,现在已是心力憔悴,她为了儿子的安全,会在临去前求皇上答应册封皇子的,朝内支持太子一方的臣子现在频频请命,李妍如果再以遗愿相求皇上,皇上肯定会答应了。”

    霍去病没有高兴,反倒长叹一声,伸手拉我入怀,我紧紧抱住了他,忽然想起刚才没有回答李妍的那个问题,我想李妍根本不要我回答,是因为她明确知道我真正的答案,手上不禁又加了把力气,“去病!”

    “嗯?”

    “你要永远和我在一起!”

    霍去病的胳膊上也加了把力气,一字千钧重,“好!”

    桃花谢,随风舞,一地落红,千点愁绪,倾国倾城的一代佳人也如落花,芳魂散风中。

    在李妍弥留的最后一日,皇上终于答应册封皇子,李妍含笑而终。

    李妍,留下了关于她的美貌的无数传说,留下了刘彻的无限思念,留下了一个贫贱女子成为皇上最宠爱女人的传奇故事,可是她背后的辛酸挣扎都了无痕迹地湮没在尘世间。而我,这个唯一知道她秘密的人,会让一切永远尘封在心底最深处。

    ――――――――――――――

    霍去病带我离开长安,踏上了去朔方的路途。临去前,他请求带嬗儿同行,皇上以嬗儿身体不好,朔方苦寒,宫中有良医,方便照顾拒绝了他的请求。

    霍去病没有多谈其它事情,赵破奴却告诉我卫伉不知道存了什么心思,向皇上请求随行,皇上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在明知道卫伉和去病不和的情况下,准了卫伉的请求。

    我顾不上想这些不快的事情,只惦记着我终于要离开长安,快要见到儿子,见到一出生就离我而去的儿子。兴奋过后又有隐隐地神伤,见到儿子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再见九爷,将近一年未见,他现在可好?

    说是守城,可朔方乃当年卫青大将军从匈奴手中夺回,经过卫大将军多年治理,已经固若金汤,再加上现在匈奴远遁漠北,根本没什么可守的。所以一路西行,霍去病走得很随意,遇见我喜欢的景致,常常索性停下,让我玩够再走。其实我心里很急迫,可越是急迫反而越要压住,唯恐露出异样,引得他人疑心。

    卫伉继承了卫青治军严谨的作风,却没有卫青的谦和忍让,他身上更多的是豪门贵胄的傲慢。他对霍去病带兵如此随意,十分不满,每次霍去病说多停一两日再走时,他都表示反对,霍去病对他的话全部当作耳旁风,一点不理会。卫伉的面色越来越难看,知道任何反对意见都是无效,不再自找没趣,索性闭上了嘴巴。只是背人处,他盯着霍去病的眼神越发阴沉狠厉。

    走走停停玩玩,终于到了朔方,霍去病安置妥当后,又带着我开始在四处游玩。

    朔方城中多是卫大将军的旧部,卫伉到了此处,气焰很是嚣张,不过因为无兵戈之扰,一派轻闲下,他和霍去病也没什么可以起冲突的地方。

    沙漠中昼夜温差大,白天虽然热得要把人烤焦,太阳一落山,却立即凉快起来。我和去病常常骑着快马在沙漠中游荡一整夜,有时候,我想我们就这样呆在朔方,远离了长安,也是很好,可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卫氏势力随着太子年纪渐长,日渐更大,去病是唯一能牵制卫青在军中势力的人,皇上不会轻易放弃去病,而皇上的不放弃,却会让去病身陷险地,而且是太子的势力越大,他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