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抗战之血色战旗

正文 第 157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脱了束缚,抢到了一支枪,以她土匪的个性,想要从敌人的手里抢下自己的儿子。

    孩子在秋天的风里哇哇的哭着,那声音随着风传到了岸上,高飞不由得哆嗦了起来,望远镜也没有拿稳,掉在了地上。

    松下靖次郎也在大堤上看到了这一幕,他不由得用日本话大声地喊了起来,只是大家都听不懂。那个翻译向大家解释着:“他在喊,别伤那孩子,他是无辜的!”

    高飞与韩秉奇都怔怔地望着这个松下少佐,却原来这家伙并不是一个泯没了天良的人。

    袁寡妇最终是屈服了,她痛哭着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枪,那种哭声嘶心裂腹,是一个母亲绝望的哀号。后面的船员一拥而上,再一次将她制住。

    对于高飞来说,这真是一个心惊肉跳的时刻,即使是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也没有这一次的经历让他如履薄冰,虽然被抓的不是自己,却比他自己被抓还要难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锚,他千万遍地在这样骂着自己。

    交涉重新开始,那个头目答应换人,同时还要求韩秉奇提供给他蒸汽机的一个配件,那个配件在武汉就有卖,并不难买到,所以韩秉奇在权衡再三后,还是答应了。

    时间在一点点的流逝,望着船头甲板上抱着儿子的袁寡妇,高飞心中如同刀割。天黑之前,这艘小火轮的蒸汽机总算被修好了,望着烟囱里突突冒出来的黑烟,高飞和韩秉奇都知道关键的时候已经到了。

    双方就象是战场上交换俘虏一样,让两个人同时从对方的阵地跑回到自己的阵地,在这里,袁寡妇要抱着儿子从船上沿着渡口的踏板跑回到岸上的大堤,而松下靖次郎正好相反,这殷距离最少也有两百多米。一个妇女抱着个7亥子,自然不会比年青力壮的少佐快,即使是这个少佐被绑着了双手,所以高飞和韩秉奇都很担心,生怕松下靖次郎跳到船上后,秀秀还没有跑回大堤,这样的话,她很可能会被敌人打黑枪。

    两边同时放人,袁寡妇抱着儿子与松下靖次郎相向而奔,在错身的刹那,秀秀一只胳膊抱着儿子,一只手腾出来对着松下靖次郎的下腹便着实打了一拳,她恨透了这个把她们母子带上敌船的哑巴。松下靖次郎没有防备,并且他的双手是捆在了身后,根本不能低抗,只觉得下腹一疼,险些跌倒。他强忍着踉跄着奔到船边,却已然比秀秀晚了一步。放黑枪的不是日本人,而是熊三娃。可惜得很,熊三娃平日里很准的枪法今天却有一些偏差,他太愤怒了,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常态,没有了准星。

    老黑一把拉住了袁寡妇,将她从堤外拉到了自己的怀里,一家三口在地上就势打了一个滚,一颗子弹从他们的身边飞了过去。对方也还了一枪。

    一时间,枪声又响了起来,可是此时,已经没有用了。

    敌人的小火轮已经起锚,缓缓地驶离了码头。高飞从地上爬起身来,顾不得拉起自己的妻儿,从熊三娃的手里抢过了那把步枪,对着那个正往船仓中去的鬼子头目便开了一枪,那个头目应声而倒,估摸着已经被打死。

    也许是高飞的这一神枪,松下靖次郎再没有露过头来,宜到这船去了老远,出了射击的有效距离,他们才听到松下靖次郎那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在喊着:“高飞君,我还会回来的!

    到时再和你在武汉城一决高下!”

    “我等着你!“高飞毫不示弱地也喊了起来。

    虽然没有把敌人全歼,但是韩秉奇还是成功地挫败了一起日军的渗透行动,没有让他们在战前大批混入武汉城中,并为此得到了上峰的嘉奖。当然,在写报告的时候,他对高飞部曾被敌打入一事只字未提,只是顺手一带的说是26师帮了一些忙。

    在经历了许多的生离死别之后,袁寡妇也威长了许多,不再是那个蛮横无理的泼妇了,多了些理性,也多了些温柔。

    韩秉奇很欣赏老黑的这个妻子,曾开玩笑地对老黑道:“我觉得弟妹真适合当一个女特务,她胆大泼辣,却又心细如丝,到时我这边要招人的时候,你可要把她放给我。”

    老黑只当韩秉奇是说笑,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袁寡妇把自己的儿子带好才是真的……,形势是一天比一天紧张起来,武汉的战事已经迫在了眉睫,敌人在大规模的调兵遣将,一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把袁寡妇母子留在武汉还是让高飞不放心自勺,他依然要求袁寡妇带着小虎回后方去。这一次,为’了以防万一,他特意把熊三娃叫过来,让他亲自将这母子两个送到家。

    重庆的军委会对武汉的形式也大为关切了起来。

    面对忽然增多的日军集结,所有的人都预感到了一场大的战役又要打响。

    第五战区面对的是占据华中的日军第十一军,此时的司令官便是横山勇。这个横山勇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一期毕业生,在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中任第四军司令官,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才调到武汉十一军任司令官。日十一军的前任是冢田攻上将,这个司令官坐飞机从安徽太湖上空飞过,被驻当地的**一七三师一个防炮连在试炮时正巧击中,殒命黄泉。横山勇到任后,所做的第一件战事就是发起了江北战役,一举消灭了盘据在鄂中的王老虎一二八师,获得大胜。紧接着,横山勇又发动了他所说的江南之役,在战役初期进展十分顺利,却在战役后期折兵在石牌之下,于是偷鸡不威蚀把米,被打得灰头土脸。这一次的动作,虽说肯定是东京大本营的命令,但也难说不是横山勇要报一箭之仇。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来到了武汉,一时间忙坏了武汉里里外外众多的政要。

    自然,视察鼓励的话又说了一大堆,这一切冠冕堂皇的应酬之后,李宗仁这才闭起门来,将这些带兵的高级将领们集合在一个秘密地点,开起了会来。

    这次的军事会议一开场便直接切入了正题,由第五战区的作战参谋评述敌我双方的态势,各位官长都倾耳聆听。听着这个作战参谋的评述。

    这个作战参谋讲完,白崇禧便走到了地图前,对着大家道:“大冢都看到了,’敌人这一次是调集了第三、十三、三十九、六十八及一一六五个整师团及第五十八、第四十、第六十师团一部,共八个半的师团,合约十五万兵力压制在我们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的对面,而主要针对我们第五战区,就应该有十万的兵力,如果再加上杨揆一的伪军师,可以达到十三到十四万左右。如此大规模、大兵力的布署,敌人的意图可想而知,肯定是要对我们再一次展开进攻。敌人此时进攻的目的不用戮多说了,大家也明白!”

    大家听着都直点头。

    而此时,高飞却一言不发,他沉浸在不久前与松下靖次郎交手的回忆里,依稀还记得松下靖次郎那最后的叫嚣,那家伙信誓旦旦地告诉高飞,他还会回来,在武汉城与自己一决高下。那应该是松下靖次郎的真实想法,也应该是基本可以成形的,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喊出来。松下靖次郎肯定知道部分敌人的计划,他在无意中已经透露了出来。

    “高飞!”李宗仁忽然直点高飞的名字,将他从沉思中惊醒了过来。

    “到!”高飞响亮地回答了一声,从坐位上站了起来。

    李宗仁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在坐的各位将领,这些将领都是第五战区的老将,变更职位的并没有几个,听到孙长官直接喊高飞的名字,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想要听一听这个年青人的想法。

    李宗仁看着高飞这张年青朝气的脸,有一些欣慰,一段时候不见,这个家伙除了黑瘦了许多外,并不失原来的英俊,只是脸上的那道疤越发的彰显他男子汉的气概了。“你也来说一说吧!”李宗仁问着他。

    高飞点了点头,又笑了笑,这才道:“其实这个问题您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还用我再来说吗?”

    李宗仁和白崇禧互相看了一眼,没有马上答话。而坐上的众人也都愣愣地看着他,一个师长有些忍不住的问道:“高师长,你这话是怎么说的?”

    高飞依然是那一付笑脸,沉着地道:“诸位,李长官和白长官亲自驾临武汉,难道还会为了别的事吗?”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武汉会战

    高飞笑了笑,终于道:“其实,这次敌人不管几路兵马如何走,都会以武汉为目标,只要在武汉布上一个师死守,以城据敌,肯定会将这些敌人吸引在城下。WWw!此时,只要我们能够调动足够的兵力,就可以将来犯之敌合囤在武汉附近,同时出一支奇军,从公安插入过去,便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敌人就算是夺下了武汉城,也会无计于事,只能落荒而逃。而这场战役的关键是这个守武汉的部队,必须要有坚强的耐力和勇敢的赴死精神,足够拖上敌人七到八天,为备部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其实,这是一个肉饵,如果解救不及时,就会威了炮灰,被敌人一口吞掉。”

    在坐的人们都沉寂了下来,谁都知道那个肉饵的凶险,弄不好被鬼子吃了不说,如果撑不到最后关头,还会影响整个战局。

    李宗仁看了下在坐的各位师长和军长、司令们,忽然笑了起来,朗声问道:“你们这里有哪个师愿意自告奋勇地来当这个肉饵吗?”

    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生怕李宗仁的眼光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时间会场上的氛围沉闷而尴尬了起来。

    李宗仁又问了一声,但依然没有人敢于回应。

    “如果没有入主动愿意,那么我只好派了!”李宗仁这样无奈地道。

    高飞的目光与马德弼碰在了一起,马德弼向他点了点头,站了起来:“报告长官,26师愿意与武汉城共存亡!”

    听到有人站了出来,众人部长出了一口气,一时间,大家都对马德弼报以敬佩与感激。

    “好!”李宗仁也大声喝彩,当即道:

    “26师既然敢当这个肉饵,就是我们第五战区真正的虎贲之师!”

    “谢谢钧座!”马德弼道。

    高飞却知道马德弼的苦衷,他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谁让26师驻防在了武汉呢?即使马德弼不站出来,李宗仁派也会派到26师的头上来。

    李宗仁与白崇禧走了,同时也将26师的命运定格。在走之前,26师各部所缺物资、人员全部配备齐全,“虎贲”之号不是轻言的,在配给上就比其它部队要优先了许多。

    但是,高飞也可以看出来,其实李、白两位长官对他在会上的发言很是欣赏,不过也并不以为意。在他们看来,鬼子肯定是要来犯的,只是不见得有高飞所言那么凶险。

    八月,江南已是秋末冬初的季节,一场秋雨之后,寒意已经笼在了湘西北的大地之上,同时逼人的寒流也袭到了武汉。

    八月九日,敌人真的出动了。

    位于长江南岸的第一防线上是汤恩伯之第三集团军,首先与敌人接火的是第三集团军下的前哨第十二军,战况极其激烈。这一战之中,第三集团军也判明了来犯之敌,竟然有敌人四个师团及一个独立旅团,番号之多,出乎了重庆军委会的意料之外,而第五战区的李宗仁与白崇禧也大吃一惊,他们马上想到了武汉开的那次军事会议上高飞的判断,敌人果然是大规模的进攻,绝非是小打小闹。他们马上来到地图前,猜想着敌人的后招,以及自己这方应该如何应对。如果真如高飞所料得那样,那么这一次敌人对第五战区的进攻,在兵力上已经占有了绝对的优势,若不调用江防军,以第五战区自身之力,很难应付。想到这里,李宗仁不由得浑身冰凉,马上接通了重庆军委会的电话。

    八月十日,接到长官部的指示,第三集团军十二军的第九四师布防,与急进到此的敌人第十三师团接战。

    八月十一日,第三集团军下属的第四十四军,布防在南县的阵地,受到了敌第九师团猛烈冲击。四十四军依堤坝阻击,但是敌人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之下,顺利渡河,而**的第一六二师及第一五零师被其击退。过河后的敌四十师团一部为前导,从南县向三仙口进攻,而敌第六十八师团则迂回安乡,启图断绝第四十四军的退路。不得已,第四十四军只得主动撤出。而此时,敌所部已进入第九战区防地,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急令布防于此的第九十二师迟滞防御,同时令其它部队整兵待战。

    同是这一天,敌波田支队团也直接西向,进军瑞昌,与据守在此的**第三集团军第六十六军的第一八五师发生激战。

    这一日,长江防线全线转入激战中,自右而左,第七十三军在澧县、四十四军在东港、第七十九军于街河市都发现了敌人的主力部队,敌人出动的规模之大,已经远远出乎了军委会的预料之外。而对于李宗仁与白崇禧来说,还有一点也是出乎预料的,敌人竟然果真如高飞所说,这一次并不是单锋突进,而真得采用了多头并行的战法。

    八月十四日,德安失守,第四十四军受到敌第六十八师团猛攻,四十四军三面受敌,众寡悬殊,节节败退。无奈之下,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决定将该集团转向瑞昌方面,并电报恩施的第五战区长官部,李宗仁与白崇禧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必须加强武汉北面的战力,于是电令该集团军转移。

    至此,敌人的意图已经清晰了起来,兵锋所指,多半就是武汉了。李宗仁与白崇禧已经感到了武汉的战火,当天晚上,电令26师立即进入武汉城,构筑城防工事,以御敌侵,同时也电令七十四军、第一百军做好战斗的准备,视为第三集团军的后卫。

    八月十五日,26师开进了武汉城,全面接管这座吉城,将整个城市纳入了战争状态。

    高飞召开了入城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与会的除了26师的几个团长级别的长官外,还有警察局的局长、民政局的局长等一些当地的政府政要,以及特务头子韩秉奇。

    在会议之前,高飞曾与自己的几个团长和参谋探讨过,武汉的大战眼看就在到来,所以大家都觉得最好是将这城中的百姓全数迁出,这样对于26师来说,就可以放手一搏。

    这一次会议上,高飞重点也就是说明这个决定,希望当地的政府合作,解劝武汉几十万人离开此城。

    这个议题刚一出口,便遭到了几个政要的反对,一个道:“高师长,武汉城居民几十万,再加上流落到此的难民,总数有百多之多,这么多人又往哪里迁?往哪里去?如何安置呢?民乃国之根本,让他们失去了家园,又淡何救国?”

    另一个也道:“高师长,武汉人都是有骨气的,我们不会让敌人占领我们的家乡,我们誓与26师共进退,誓与武汉城共存亡!”

    高飞好言相劝,告诉大家:“我很感谢大家的支持,只是我不想让我们的乡亲遭受无谓的伤亡。虽说武汉城内外居民众多,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必须要撤走,有亲戚的去投亲戚,没亲戚的去投朋友,我希望你们能和城内外的居民说清楚,等这场仗打完了,你们再回来,到时我保证,我们26师的官兵会看好大家的财物房产,乡亲们走的时候留下什么,我们一定会原封不动地返还给大家。”

    一个又道:“高师长,这一次鬼子也不见得要打武汉吧?如果和上次一样只是为了假装来打,我们不是白白浪费人力物力了吗?”另一个也道:“是呀,就算是鬼子真得打武汉了,我们再跑也不迟呀!我看还是过几天看看形势再说吧!””不行!”高飞不由得站了起来,冷眼看了看那两个说话的政要,严肃地道:“说这话就是误事!此时已是非常之刻,大家不能心存半点侥幸。鬼子向来行动迅速,等他们真得打来了,只怕大家根本就没有跑的机会。我是亲历过南京之痛的,不希望武汉变成又一个南京。如果大家不相信敌人的残忍,那么就看一看五月份鬼子占领徐州等地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吧!他们屠杀了三万人呀!那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的父母叔伯!如果大家还想有个家,不想自己的亲人被屠杀,就必须尽快离开武汉!”

    高飞此话一出,大家都噤若寒蝉,不再发言。

    韩秉奇适时的站了起来,点着头,和蔼可亲地道:“刚才高师长说得不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都有一双手,就算城没了,房子没了,财物都没了,只要我们的人还在,还活着,就可以回来重建我们的家园,这个时候,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都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其实,韩秉奇还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但是此时却不能说出口。上一次虽说破获了鬼子的间谍,但是并没有全部抓到,已经有情报显示,有相当的日本特务混进了城来,要是这些特务在日军攻打武汉之时,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将城中全部居民迁出,那么这个担心也就不存在了,26师可以放心内部,一至对外。

    那个警察局长当先附和着:“韩站长说得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就这样吧,我赞成罗师长的建议,大家看呢?”

    听到都如此说,其它人便是有意见也埋在了自己的心里。

    第二天,武汉便贴出了公告,要求全体居民撤离,上面盖着市长的大印。市长亲自带头,向乡亲们作着解释………八月十六日,第三集团军与第二十九集团军仍在与敌人的激战之中,其中第三集团军在司令汤恩伯的指挥之下,与敌人三个师团周旋在湘鄂交界处,而第二十九集团军主力第四十四军则在南县、津市一带接敌,敌第三十九师团兵分多路,四十四军被迫展开阵线,点点堵漏,展开百余华里,犯下兵家大忌。

    此时,第五战区长官部李宗仁开始调整战区布署,调动江防军南下应援,令江防军中第八十六军的第十三师以及第十八军向第三集团军防区推进,第二十六集团军与第三十三集团军则准备策应此方向攻势,此时,李宗仁与白崇禧已经确认日军没有转向攻击江防军阵地的企图了,敌人兵锋所指,定然就是高飞所说的武汉!

    八月十七日,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已形成一整然防线,而以第七十四军两个师为主的第二线兵团则仍在运动中,第一百军正从第九战区的浏阳赶过来。可是,在这天的上午,第三集团军正面受到两倍于己的敌三个师团的进攻,七十九军暂六师损失惨重,尽管汤恩伯司令电令备部奋力逆袭,夺回阵地,但均未奏效,不得已,七十九军只得退至暖水街主阵地,以此为核心布防。

    战况激烈,身在重庆的蒋委座亲自下令要求前线的第三集团军集中兵力,击破来犯之敌。只是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首脑又哪里知道此时的战况。第三集团军面对悬殊的兵力,莫说进攻,便是防守住已不是易了。

    但是,第三集团军的五个师都是**精锐部队,在司令汤恩伯的指挥之下,与敌三个师团激战,斗志高昂,士气如虹,竟然将这三路敌军拖了一个星期无法前进,而此时江防军的十八军等部稳步推进,在十一日已近渔洋关,直逼王家厂,威胁敌人的侧翼。

    八月十三日深夜,敌先头部队赶到了瑞昌,立即向第二十九集团军下辖的七十三军发起了猛攻。七十三军在五月徐州会战之初,遭到敌人的包夹,伤亡万余,元气大伤,此时刚刚休整完毕,战斗力并不强。而四十四军又与敌纠缠数日,兵力分散,一时间难以集合。

    第二十九集团军的司令是王缵绪,这是个实力派的四川军阀,四十四军为其嫡系,由他的儿子撑军长之职,为了保住这支自己唯一的资本,便以四十四军久战已疲为由,率领着四十四军撤过了澧水……..七十三军勉为其难,努力支撑着瑞昌这个武汉北面的门户,而敌人从四十‘四军放弃的渡口,渡过澧水绕到七十三军的背后,对这个军形成了包抄之势。

    八月十四日晚,七十三军大部渡过澧水,留下暂五师死据瑞昌。而七十三军一过河,便遭到了敌人的夹击,在渡河中人们一片混乱,建制全散,两个师已然失去了掌握,各自夺路而逃。

    八月十五日,蒋委员长知息瑞昌被围,电告第五战区:“瑞昌关系战局全盘之得失,望转告各部,勿需坚守!”,只是当李宗仁接到这份电报的时候,已经晚了,暂五师也在突围之中了。这日黄昏,暂五师在师长彭士量的带领之下,渡过澧水,但立时遭到敌人的围攻,师部被截击,部队大乱。

    彭士量师长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在南岩门口被敌机扫射命中,壮烈殉职,暂五师在撤退中也伤亡殆尽。彭士量师长在接下掩护的任务时,已知自己凶多吉少,所以已然立下了遗嘱:“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命瑞昌,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威仁,则无余恨”。

    瑞昌的陷落,等于是在武汉的北面开了一个大口子,敌军可以直驱武汉城下。

    武汉已经威了一座门户洞开的危城。

    26师在进驻武汉之后,便开始抢修工事。高飞召集手下的三个团长,研究后决定将武汉的防御建成三道防线,第一道就是城郊的野战工事。第一百军先头部队第六十三师的一八八团也已开到了武汉,孙长官电令该团暂归26师调度。

    26师的第二道防线,是依武汉城墙、护城河而建,护城河深浅不一,在浅的地方钉上竹钉,暗插在水中,以防鬼子涉水而过。在通往城门的要道之上埋雷以待,等鬼子兵临城下之时再挂弦,使之陷入地雷之阵。而最后一道防线,说是防线,不如说就是以城为依托,在城内各重要交叉路口与要冲均筑有水泥碉堡,以备巷战之用。将城内街巷角落均充份利用起来,遍筑明碉暗堡,并打通民房,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26师还配有一个炮兵营,和一个高炮排,火力已成来**中侥侥者,虽然与日军的火力相比,这只能算是小儿科,但是已远远超过了同时期一般**师级单位的炮兵火力。正因为这些炮火的支援,将武汉打造成了一个坚强的防御阵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据点。

    从武汉县府颁布了撤离公告之后,26师便将武汉封了城,只许出,不许入。

    26师将几个团分三方面排布,此一时,26师已然形成了背水一战的态势。

    从五日开始,武汉居民陆续出城逃难,师长高飞同时命令26师官兵协助居民撤离,同时召告备部,不允许协助的士兵收取百姓一分钱。而这些武汉的百姓们,也理解26师的处境,并十分配合着部队,携家带口转出城去。

    第三百七十四章 武汉会战

    高飞站在城门的城墙之上,看着老乡们缓慢而又壮观自勺离城队伍,心中却是无比得凄凉,中国的百姓太苦了,经历了太多的离难,便是武汉这座深处国之腹心的地方,也要饱尝侵略者所带来的战争坚辛。wwW;

    高飞正要回城,却又见到城门口处,两个西方人正在那里和守门的卫兵纠缠着什么,他连忙走上去,这两个外国记者一见是一个中校长官,又纠缠住了高飞。原来,这两个西方人都是美国的战地记者,一个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一个是《芝加哥太阳报》的记者,这两个记者听闻武汉可能要打大仗,特地从重庆赶了来,只是晚了一步,守城门的卫兵接到上峰的命令是只准出,不准进,便是两个外国人也不例外,根本不放人城。

    高飞不得不配服这两个美国记者的敬业与无畏,虽然很想帮助这两名记者,但是高飞也知道此非常时期,还是以军令为重,于是婉言劝阻,这让这两个美国记者很是失望,但他们并没有死心,依然在武汉的周边采访着。

    此时战场局势,日军在攻战九江后,南岸的日军兵分两路,松浦的106师团则沿南浔路攻向德安。波田支队和海军陆战队搭乘海军舰艇继续沿江西进,攻击下一个要点瑞昌;8月11日,在瑞昌东北的港口强行登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