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霸天机

正文 第 5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材。在这里,兽类不下60种,鸟类达2300种。是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等3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的活动场所,著名的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就设在这里。

    姑娘山群峰巍峨,风光旖旎,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从成都出发,乘车向西北行经灌县、卧龙到日隆,全程245公里。从日隆骑马长坪沟北上约20公里,即可抵达四姑娘山脚下。攀登Ⅰ、Ⅱ、Ⅲ姑娘山东坡,可在日隆海子沟东北上行。如攀登四姑娘山的东坡,则需跨过或绕过陡峻的山脊

    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人称“中国的阿尔卑斯”。

    四姑娘山位于小金县和汶川县交界处,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根据当地藏民的传说,是四个冰清玉洁的姑娘的化生,因而得名四姑娘山。

    四位姑娘中,以幺妹四姐为最高,海拔6250米,大姐、二姐、三姐分别为5355米,5454米,5664米,她们肩并肩,常年头顶白云,肩披冰川,腰系翠森,一个个冰洁玉润,清丽俊俏,她们又被称为“蜀山之后”。美的山峰、美的沟壑、美的行云、美的流水、不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已成为中外登山者常来的旅游胜地。

    山峰概况

    四姑娘山被当地藏民崇敬为神山。相传为四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了保护她们心爱的大熊猫,同凶猛的金钱豹作英勇斗争,最后变成了四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即四姑娘山。它由海拔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的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坐落在横断山脉的东北部,耶蛛山脉的中段,四川省小金县和汉川县的交界处主峰么妹峰,海拔6250米,位于东经102。90…,北纬31。1…,是邛徕山的最高峰,山峰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由于大自然常年的风化剥蚀,使山体十分陡峻,刃脊上多悬崖峭壁。主峰南坡飞挂数条冰川,冰川舌直指山脚。西坡和北坡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数百米高的陡岩,然而,陡岩之下则是绿草,森林繁茂,谷溪清澈的高山植被带。四姑娘山地处川西高原向东急速过渡到成都平原的交接带。自中生代以采,以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为主,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区内招皱强烈,山体抢升,地层变质,老断裂复活,河流下切。这一切内外力的作用,造成了四姑娘山岭谷高差悬殊的复杂地形特征。

    气候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向大陆性高原气候过渡地区。四姑娘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显著的垂直高差,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除盛产红杉、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外,还出产天麻、贝母、冬虫草等名贵药材。在这里,兽类不下60种,鸟类达2300种。是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等3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的活动场所,著名的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就设在此。

    六、乐山大佛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完工,历时90载。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2月24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历时达90年。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

    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首先便是资金问题。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人们观赏这尊历时90年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他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其实,细究他的形体结构,是很有趣味的。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说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是真实的。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了。

    【排水系统布全身】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千古之谜,谁人能解?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气候条件】

    乐山地域处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南低、东北高,高差悬殊,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大于或者等于0℃积温为6100…6500℃,大于或者等于10℃积温5269…5662℃,大于或者等于20℃积温2930…3376℃,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1。0…2。7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种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小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的主要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1500毫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份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

    全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干旱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均发生困难;受地形影响,乐山是暴雨的多发区,降水强度又大,峨眉山市93年9月29日降水量达525毫米,创全省之最,加之又处于三江汇合处,洪涝影响较大。

    【主要景点】

    乐山大佛、巨型睡佛、东方佛都、灵宝塔、凌支禅院、佛国天堂、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麻崖浩墓、乌尤山等

    【相关介绍】

    乐山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他当时结茅于凌云山上,他见三江江水汇聚山下,惊涛裂岸,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于是他发宏誓愿,逢岩开凿弥勒大佛,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从此,海通历尽艰辛到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于公元713年开始动工,经三代工匠精心雕刻,至公元803年历时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比例匀称,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肩宽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一尊巨型睡佛,且乐山大佛端坐于睡佛的心胸中,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

    乐山大佛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带着大量的雪水,滚滚南下。当它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它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就在这三江汇合得地方,坐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乐山凌云大佛。

    这座佛像凿塑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和乐山城隔江相望。它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

    这尊雄伟的佛像高71米,也就是快有北京饭店新楼这么高了,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头长14。7米,宽10米。头顶上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他的耳朵长7米,耳朵眼里可以钻进两个人。它的脚背宽8。5米,可以围坐100多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过去认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53米,而乐山大佛比它要高出18米,乐山大佛真是大的惊人。游人们在瞻仰它的时候,莫不对我国古代的雕塑师们在设计和塑造这尊佛像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赞叹和钦佩。

    据新华社1990年报道,在乐山大佛外围,发现了一尊全身长达4000余米,有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脏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颚;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犹如天造地设,毫无人工刀迹斧痕。现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无独有偶,此后不久乐山市又发现一尊形态逼真长3000米的巨型“女卧佛”,它由三龟山、东岩山构成。下龟山为女佛的头,下、中龟山间为其颈,中龟山一峰凸起犹如其胸,上龟山、东岩山为其双腿。两佛抵足相连。观看女佛在“福全门”上游百米之内。

    这座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由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发起造像,工程一度中断,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才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完成,历时九十年。

    令人惊异的是,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用什么方法保证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比例适当、体态均称的呢?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凿有纵横的排水沟,一场大雨后,积水很快就通过这些排水沟排走了,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这座大佛,经过一千多年仍能保持完好,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套科学的排水系统。1990年国家拨款对大佛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把这一旅游点建设得更加完善。

    大佛背*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大佛背*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

    【周边】

    凌云胜景

    凌云山并不高,它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也不过平地拔起140米。但是,由于它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气势磅礴;远望峨嵋三峰,历历在目,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在这里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增色,大佛在凌云山上,大佛也就更出名了。游凌云山主要是瞻仰大佛,而只有游览了凌云山才能更好地领略大佛得奇妙之处。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风景佳妙的乌尤寺

    和凌云寺毗邻有一座乌尤山,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

    【旅游服务】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成都至乐山全长167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

    至乐山交通:

    外省来成都的游客可从成都新南门汽车站乘坐直达巴士,全程高速公路,2个多小时可以到达。

    自驾车的游客可以从,成都永丰立交桥进入成雅高速公路。

    乐山也通火车和轮船,成昆铁路经过乐山、从昆明方面来的客人,可乘火车,乐山港客轮直发重庆、宜宾等沿江各地。

    乐山在成昆线上有两个站——乐山站以及峨嵋站。

    七、黄龙洞

    人类文化已进入崇尚王牌、追求极品的时代。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武陵源风景区,无疑是中华自然风光的一块王牌,而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的黄龙洞,当之无愧成了这一王牌景区的核心。这颗深藏地下亿年的明珠,伴随着八十年代初张家界的对外开放而得以蛮声海内外。

    黄龙洞已探明的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全长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内分两层旱洞和两层水洞。洞内拥有1库、2河、3潭、4瀑、13大厅、98廊。洞内有迷宫、响水河、天仙水、天柱街、龙宫等六大景区,整个大洞犹如一株古木错节盘根,散发开来,洞中有洞,楼上有楼,各种洞穴奇观玲琅满目、美不胜收。其规模之大、钟乳石之多、形状之奇,在国内外溶洞中是极为罕见的,被中外溶洞专家誉为世界溶洞的‘全能冠军‘。

    黄龙洞位于索溪峪东面,被称为“地下魔宫”,洞口雾霭迷漫,洞内长廊蜿蜒,钟乳悬浮,石柱石笋林立,还有石帘、石幔、石花、石琴,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洞外洞”、“楼外楼”、“天外天”、“山外山”,盘根错节。黄龙洞内可分四层,水陆并进,从最低阴河至最高穹顶,垂直高度差有100多米,洞内有一个水库、二条阴河、三个地下瀑布、四个水潭、十三个厅、九十六条游廊,长度约达15公里,最大的厅堂有12000平方米,可容纳万人。真可谓是洞中乾坤大,地下有洞天。入黄龙洞,如入人间仙境一般。

    八、黄龙

    ①古城名。即龙城。见《宋书…东夷高句骊国传》及《水经…大辽水注》。十六国北燕建都于此,南朝宋称为黄龙国。

    ②府名。契丹天显元年置。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保宁七年废,开泰九年复置。金天眷三年改为济州。

    南宋初抗金名将岳飞曾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指此。一说岳飞误以当时的燕京城为黄龙城,所谓“直抵黄龙府”,实指燕京而言。但此说较不可信。

    ③县名。在陕西省中部偏北、洛河支流石堡河上游。

    黄龙县

    黄龙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东南缘。幅员面积2752平方公里。境内莽莽林海绵亘数百里,丛山万岭碧绿翡翠,属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盛产核桃、板栗、花椒、苹果、鹿茸及各种粮食作物。是全省著名的林果生产基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12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和世界珍禽褐马鸡,是天然的博物馆和生物物种宝库。素有“黄河流域的绿洲”之美称,被程安东省长誉为“陕西的一叶肺”。黄龙历史文化源渊流长,古刹庙宇、摩崖石窟文化遗存遍布县境;同时,黄龙还是革命老区,是著名的宜瓦战役所在地。黄龙民间艺术风格独特,有秧歌、社火、猎鼓、剪纸、民歌、锁呐等,形式优美,独具特色。黄龙人情淳朴,习俗多样,语言与关中、山东、河南混杂,通俗易懂。

    黄龙风景区

    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主景区黄龙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下,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

    黄龙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④人名。

    ⑴黄龙,河南人,汉末农民起义领袖。东汉后期,政治**,加上连年灾荒,连榆树皮都吃光,人民无法活下去,灾民群起。黄龙联络太平道道领张角,以传教的身份作掩护,进行宣传和组织群众,一面传教,一面替人治病,深得群众拥护。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他们领导几十万农民起义,拉开了农民大暴动的序幕。因起义军头裹黄巾,故称为黄巾军。他们攻打县城,开政府粮仓,救济贫民百姓,处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群众无不拍手称快。经过几年的战斗,震动半个中国。后来,因寡不敌众而受挫,为了保存农民实力,黄龙将部队化整为零,时分时合,与敌周旋,一直坚持斗争至东汉灭亡。

    ⑵黄龙号乐公,江苏宿迁人,长期定居徐州,彭城书派代表之一,现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分会理事,徐州市文联委员,徐州市国画院创作员。

    ⑤年号。

    ⑴黄龙是西汉皇帝汉宣帝刘询的第7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1年。这个年号是最早使用带有龙字年号的。据说是因为当时黄龙出现,视为吉祥,因而改元。

    ⑵黄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二个年号,共计3年。黄武八年四月孙权即皇帝位,改元黄龙元年。

    ⑶黄龙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段子璋的年号,共计3个月。

    ⑥黄龙与黄河

    中国人把黄河称作黄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黄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人们说黄龙就是黄河,黄河就是黄龙,许许多多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都和黄龙联在一起。为什么会把黄河与黄龙喻为一体呢?这和传说中的黄河的来历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天下一片浑浊,地上雾气蒙蒙,到处是野草丛生,那时还没有黄河。后来人们懂得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五谷杂粮,大地上才有了生气。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乐乐哈哈,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东海龙王听说人们日子过得很舒服,心中嫉妒,就施展淫威,一连三年不行云播雨,使大地大旱,五谷颗粒不收;人们叫苦不迭,许多人被旱魔夺去生命。

    天上有条黄龙,千年修炼成正果。黄龙身躯可长可短,长达万里,短若毛虫;身体既柔且刚,柔时弯曲绵软,刚时挺如铁棒。黄龙是黄角、黄鳞、黄爪、黄尾,或在天空飞行,或在地上跑动,闪出一道黄色光芒。黄龙脾气不好,性颇倨傲;事不顺心,暴跳如雷。

    这天,黄龙在九霄之上,腾云驾雾,消闲解闷,一览地上胜景。他飘飘悠悠来到中原,向下细看,绿油油的田野变成了赤地千里,人们怨声载道,恨骂苍天?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