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长春宫词

正文 第51章 花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昨天更新设置出错,落更了一天。『可*乐*言*情*首*发()』不过减轻了一些我码字的压力。:)  不过数日,紫宸宫上下便人人皆知,大病初愈的慧贵人重获皇上爱惜,甚至比之前还要受宠。而梅美人也甚得上意,恩宠有加。

    但是紫宸宫中被皇上召幸最多的还是宇&#25991昭仪,从西南战场上传来的潞国公的捷报,令皇上大感快慰,一连三日专宠宇&#25991昭仪,各种绫罗绸缎、珠宝首饰等等赏赐更是流水价送入景明宫去。

    而曾经宠幸冠绝一时的狄家姊妹,却沉寂了下来。婷贵人小产后一直未曾复原,妍才人也不再被皇上召幸。钟粹宫门可罗雀,只有采薇和纤尘才偶尔去看望翩婷。

    又过了几日,就是重阳节了。民间有登高、饮酒、赏菊花、插茱萸等等习俗,紫宸宫中也很是热闹了一番。

    因为重阳有敬老之意,一大早,皇上、皇后以及六宫嫔妃,都来到仁寿宫给太后请安。

    长福殿上沿殿角一溜儿摆放着应节的菊花,黄白色的是万龄菊,色作粉红的是桃花菊,色白而檀心的是木香菊,黃色而呈圆形的是金铃菊,纯白而花型硕大的是喜容菊,奇品异种,无不形态优美,花姿婀娜,又有好口彩。

    太后向下看去,只见珠明翠绕,衣香鬓影,众女如百花争艳一般,姹紫嫣红,好不热闹,又一齐向下拜去,齐声道:“恭祝太后娘娘福寿安康,恭祝皇上龙体康健。”

    太后见除了抱病的翩婷,六宫嫔妃已经都到了,心中很是高兴,道:“今儿人来得倒是齐全。”

    皇后道:“重阳节给母后请安,姐妹们自然是个个争先,不肯落在后面的。”

    太后欣然一笑,命众嫔妃都落座。

    夏元熙向一旁案上瞧了瞧,那上面摆着一只荷叶大小的雨过天青盘,盘里放着许多块软糕,点缀着各色果饵,形状也各异,很是鲜艳好看。

    夏元熙笑道:“这些都是各宫送来的?”

    太后点头道:“是啊,今儿一大早诸宫都送了花糕来。你们都费心了。”

    皇后笑道:“今儿是重阳节,尚食局准备的花糕是宫里的份例,诸位妹妹又都别有心思,各宫的小厨房也都做了花糕,自然要奉给母后品尝才是。”

    夏元熙道:“不知母后尝了没有?”

    太后点头道:“哀家都尝过了。尚食局送来的,皇后送来的,还有各宫送来的也都尝了尝,个个都是好的。”

    夏元熙笑道:“朕早上也都尝过了,或许尚食局的是年年都吃,总觉得吃絮了,没什么新鲜。倒是各宫做的花糕,还颇有些意思。”

    太后叹道:“皇上还年轻,自然觉得年年都吃到的东西没什么新鲜,到了哀家这个年纪,才知道还是旧的滋味让人难忘,有时候做梦还会想起来呢。”

    太后的无心之言,倒让夏元熙一怔,低头沉吟下去。太后说完了才想到夏元熙的心事,心中也有几分后悔,却也收不回来了。

    皇后察颜观色,忙道:“儿臣宫中用的那个厨娘,曾在敬国公府侍奉过几年,今年才进宫来的,母后觉得她做的花糕可有从前府中的风味吗?”

    敬国公府现在袭了爵位的,是太后的兄长、皇后的父亲,因为一门曾经出了两位皇后,富贵荣华无人能及。虽然敬国公府中现在已无人在朝中任实职,只是担任些国子监祭酒、鸿胪寺少卿等虚职,仍然无人敢小视。

    太后点头道:“果然是不错的,哀家品尝了灵凤宫送来的花糕,确实有些像哀家小时候吃过的,本来还想问问皇后来着。”

    皇后笑道:“这个厨娘不仅擅长花糕,敬国公府几样风味小菜也都很擅长,回头让她来仁寿宫侍奉母后,母后试一试她的菜。”

    太后颔首道:“皇后有心了。”

    夏元熙这时抬起头来,道:“儿臣也还记得敬国公府上各种点心小菜都别具风味,儿臣幼时很喜欢留在敬国公府上用饭。”

    夏元熙说的是先皇还未得北周禅让建立大夏时的事,太后见他不忘旧日恩义,很是欢喜,微笑道:“敬国公府上的很多做菜的法子,据说都是哀家祖母在世时揣摩出来的,包括这重阳花糕的做法,自从那时起便在敬国公传了下来,从未变过。”

    德妃凑趣道:“敬国公老夫人当年一定是一位心灵手巧、兰心蕙质的才女,看太后和皇后娘娘也就知道了。”

    太后笑道:“哀家也未曾见过祖母,哀家未出世时,祖母已经驾鹤西游了,那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不过即使如此,在今日的敬国公府,还是能处处感受到她的心思。”

    德妃笑道:“正是呢,敬国公老夫人惠泽后世。这不是吗?老夫人的花糕制法已经传到宫中了。回头嫔妾也要去皇后宫中讨教才是。”

    皇后也笑道:“这个不难,回头本宫命那厨娘多做些花糕,送到诸位妹妹宫里去,让诸位妹妹都尝尝看。”

    太后微微颔首,又向德妃道:“德妃宫里的花糕也不错,哀家尝着,里面倒好像有些粳米的意思?”

    德妃笑道:“太后娘娘果然明察秋毫,连这个都尝出来了。明霞和怀&#25991的脾胃都弱,小孩子又喜爱花糕颜色鲜艳、果料丰富,总忍不住多吃几块。嫔妾因此不敢全用糯米,便让小厨房将花糕里面换了一半的粳米,他们俩就算多吃些也没什么妨碍。”

    明霞公主和皇二子怀&#25991都是德妃所出,明霞公主七岁,皇二子五岁,生得聪明伶俐,清秀乖巧,很得太后和夏元熙的喜爱。

    太后点头道:“你很是用心了,明霞和怀&#25991养得很好。”

    德妃秋波流转,道:“皇后娘娘将三皇子养育得也很好,谢修仪养育夕岚也很用心。大皇子到底大着几岁,谨婕妤妹妹这些年来很是辛劳呢。”

    德妃在宫中一向是温婉随和,平易近人,这一番话将宫里面这几位育有子女的娘娘人人都照顾到了。皇后端庄自持,不过是微微一笑。谢修仪略欠了欠身,也是谦和一笑。

    谨婕妤心中的喜悦直透到脸上来,喜孜孜地道:“为皇上生儿育女,是嫔妾身为宫妃的责任,嫔妾不敢称辛苦。”

    别人尚且罢了,宇&#25991昭仪斜睨她一眼,别过脸去。

    听谨婕妤说得不伦不类,太后也没大搭理她,只是继续和皇后说笑。

    德妃道:“淑妃姐姐宫里的花糕一向做得也好,很是软糯香甜。”

    太后看向淑妃。

    淑妃今日因为要来见太后,也薄施粉黛,换了件新做的衣裳,不似往日里那般清素。太后虽然一向不大喜欢淑妃,但是这么些年来见她侍奉自己还算恭谨,也不曾狐媚皇上,倒也减了些嫌厌她的心肠,便道:“淑妃是南边的人,莲华宫里的花糕也是江南风味。”

    德妃笑道:“嫔妾最爱吃甜食,所以对莲华宫的花糕始终是念念不忘,今日一大早就派采苹去向淑妃姐姐讨糕吃了。”

    听德妃说得有趣,太后也不由得笑了一笑。

    太后笑道:“宫里年年的花糕都是甜的,倒是今年景明宫送来的花糕是咸味的,很是特别。”

    宇&#25991昭仪妩媚一笑,道:“嫔妾的父亲今年从西南进贡了一些宣威火腿以及各色肉干肉脯,都是当地的特产,皇上赏赐了嫔妾许多。因此嫔妾便想吩咐他们用这些火腿肉干之类作为配料,做了咸的花糕,不敢自己独享,先来孝敬太后。”

    太后点了点头,道:“潞国公为国辛劳,远镇边陲,还有这份心,很是忠心可嘉。”

    宇&#25991昭仪道:“嫔妾代父亲谢太后褒奖。”神情之中微带一丝得意。

    皇后看了看那雨过天青盘,问道:“那两份花糕不知是哪位妹妹送来的?这一块看上去晶莹剔透,掺杂着淡黄的桂花花瓣花蕊,很是清新可喜。那一块似乎是用菊花叶子裹着的?单是这份心思就觉得别致新奇。”

    夏元熙道:“用桂花那个大概是积珍宫送来的,梅美人的藕粉桂花糖糕本来就做得极好,连尚食局都比不上。至于那个包着菊花叶的嘛,”夏元熙含笑看了纤尘一眼:“或许是慧贵人的手笔。”

    皇后看了看采薇,又看了看纤尘,抿嘴一笑,道:“两位妹妹很是有心思。”

    纤尘欠身道:“皇后娘娘过奖了,嫔妾宫中的花糕不敢和诸位娘娘宫中的相比,用菊叶包上,也免得献丑。”

    皇后忍不住笑道:“慧妹妹也太会说话了。”

    夏元熙目光柔和地注视着纤尘,太后也含笑颔首。

    众嫔妃又陪伴太后说了一会儿话,夏元熙道:“也差不多是时候了,请母后起驾去玄武门登高,观看群臣演习骑射。”

    (注:自南北朝时,就有每年重阳骑马射箭的风俗。唐朝时,每逢重阳节,五品以上官员齐集于玄武门外,练习骑射。)

    太后微一沉吟,道:“也好,今儿是重阳,热闹一日也罢了。不过晚上宫中的筵宴,哀家就不去了,哀家还要念经礼佛。”

    夏元熙道:“是,儿臣谨遵母后懿旨。”

    </p></p>

    </div>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