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0-1516:15:16

    (8)

    由于曹腾、曹嵩在朝廷吃得开,曹氏家族也跟着沾光,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曹嵩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曹洪的伯父)官至尚书令(中央办公厅主任)。

    亲人都如此风光,曹嵩同志更不用说了:很快当上了实力派的司隶校尉。灵帝时,又当上了油水十足的农业财政部长(大司农)、大鸿胪,终于位列九卿(内阁部长),成了响当当的中央干部。

    能走到这一步,也算是事业有成了。

    但追求是无止境的,估计是部长当腻了,不久曹嵩同志又将目光瞄准了三公。

    东汉名义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所谓的三公,相当于是指政府的三个正副总理:太尉、司徒、司空,其中太尉主天,是老大,而九卿那相当于政府的九名部长啦。

    但真正掌握实权的却是尚书台。

    这里要说一下,东汉皇帝是国家元首,中央政府机构实际上由两套人马组成:在皇宫上班的内朝官和宫外的外朝官。外朝官就是前面介绍过的三公九卿,而内朝官由中央办公厅(尚书台)的秘书(尚书)、各种名号的将军(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等)以及皇帝身边的近臣如侍郎、常侍、侍中、议郎等等构成,相当于内阁,管决策,三公九卿只能管执行。

    一句话,内朝官有权,外朝官没权。

    真是内外有别啊。

    还要特别说明一点,东汉末年,宦官控制朝政,国家权力又转移到宦官身上。

    曹嵩同志对三公职位却无限向往,好在思想开放的一代昏君汉灵帝及时(178年开始)创设西园卖官,解决了曹嵩同志的烦恼。

    东汉官员的品级不是按一品二品三品四品这样的顺序分类,更不是现在公务员的一级、二级、三级这样分类。他们的品级是和年薪挂钩的,从最低的百石到最高的万石,大约分为17级,称为若干石,比方说乡村干部的年薪是百石,太守是二千石,刺史是六百石,州牧是二千石,内阁部长(九卿)是中二千石,而大将军、三公级别最高,号称万石公。

    汉灵帝的西园卖官,实行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基本行情是一石一万钱,二千石的太守二千万,一千石的县令一千万,四百石的县长四百万。总之,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不管你家庭出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个人形象、业务技能,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东汉通行五铢钱,一枚就是一钱,我根据资料折算了一下,以购买力来看,东汉的一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五毛钱左右,因此,折算下来想当太守需要花一千万人民币,想当大县县令需要五百万,想当小县县长需要二百万。

    这个好,让金钱说话,谁也没话说。

    为了充分表达对领导西园卖官事业的衷心支持,也为了表达自己对太尉职务的一往情深,曹嵩同志充分发扬了大无畏的贪污犯及马屁精精神,抛出惊天大手笔——出钱一亿!

    一口价!

    志在必得!

    要知道,那时的市场行情是:由于地方官油水多,属于实抢手货,最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故实行溢价销售;而朝廷百官由于不直接和百姓打交道,没啥油水,属于清水衙门,常常打折搞促销:比如九卿(内阁部长)的价码,理论上应该二千万钱的,但推出的市场促销价也不过区区五百万(折合人民币二百五十万元),而三公(政府总理)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其挂牌价也只有一千万(折合下来五百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既有钱,也想进军政坛,那么你只需要支付一千万钱就可以圆一次总理梦。

    实在相当的温柔、相当的实惠,相当的划算。

    如此廉价,只因为三公只值那个价。

    为什么只值那个价?

    因为没权。

    前面说过,汉末的朝政大权都集中宦官在手里,政府总理(三公)有名无实,是中看不中用的政治花瓶,因此,哪怕你投入再大,到手的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而曹嵩同志的报价是一个亿!

    曹嵩同志的报价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五千万人民币!

    东汉公务员的待遇、级别都是以年薪来计的,称为年俸。实际操作是按月发放,每月兑现。而且是以斛来计算,东汉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62斤左右,而一斛粮食只相当于现在的27斤左右,二者并不是一回事。政府为广大公务员考虑得还很细致,俸禄发放,是一半现金,一半粮食,所谓半钱半谷,连物价因素也考虑进去了,即使遇到通货膨胀也不怕。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