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8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018:35:10

    (3)

    这么一联想,凉州军团的人再也坐不住了,董卓手下第二梯队中有五员大将:徐荣、段煨、胡轸、牛辅、董越,而牛辅因为实力最强(李傕、郭汜、张济、贾诩都是他手下的校尉),为凉州军的主心骨。其实牛辅除了董卓的女婿招牌外,自己没有丝毫过人之处,领导水平是比较低的。正是因为大家对这位新掌门人的信心不足,估计跟着他也混不出什么名堂,于是中郎将徐荣、段煨、胡轸纷纷选择投降政府。

    五员大将,只剩下董越、牛辅两位不降,但两位却很不团结。屯驻华阴的董越急匆匆赶往陕县找牛辅商议对策,三言两语,话不投机,却被牛辅杀死。

    第二梯队只剩下牛辅一人了。

    这时吕布和王允也突然惦记起董卓这位宝贝女婿牛辅,留下早晚是祸害,本着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的原则,吕布派老乡李肃前去征讨。

    我一直怀疑吕布和他这个老乡是不是有什么个人恩怨。因为牛辅的实力在哪儿摆着的,凉州部队的战斗力在哪儿摆着的,牛辅自己打仗虽然不咋地,但他手下三个马仔(李傕、张济、郭汜)随便挑一个都够你呵一壶的,因此,李肃不敌牛辅也在情理之中。

    吃败仗是不奇怪的,奇怪的是,当李肃一回来,吕布就毫不犹豫地将人家给宰了,一点生的希望都没给,一点老乡情分不讲。

    牛辅战胜李肃,并没有胜利者的喜悦,相反他更加惊慌,因为他看出了政府对他的态度。

    政府打死都不会饶恕他的。

    没路了。

    也难怪,老丈人董卓死于非命,想都不用想,下一个该轮到自己了。战胜一个李肃不打紧,后面还有若干个李肃接踵而至,这可如何是好?

    不光他心虚,连带他手下人也一起跟着惶恐不安,在晚上转换成为“夜惊”。这个夜惊现象,也就是间歇性精神病,梦里大喊大叫,反正也不用负刑事责任。这事发生在部队上,就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了,士兵们常常手执兵器,视战友如情敌,六亲不认,自相残杀,后果就要严重得多。

    这原本部队是偶发事件,但牛辅认为那是士兵即将哗变的不祥之兆。

    还是逃命吧。

    牛辅收拾好金银珠宝,与亲信胡赤儿(有人认为应该是叫赤儿的胡人)等五六人抛下自己的将士闪人。谁知半道上胡赤儿等人见财起意,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位不负责任的领导给结果了(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

    董卓死了,牛辅也死了,第二梯队的人都死光光了,董卓手下其他人更没了主心骨。再加上流言四起,甚嚣尘上,朝廷的刀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架到自己脖子上了。李傕虽然成为凉州部队的老大,但和郭汜(si)、樊稠、张济等四人一样,也是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

    活不活,未知;死不死,未知;什么时候死,未知;一切都笼罩在未知的阴影之中,阴森而恐怖。

    未来不是可怕的,对未来的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毕竟自己一帮人从前跟着董卓坏人坏事做了一火车,人家要打黑除恶你也没辙啊。

    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李傕等四人人思前想后,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最后决定主动出击,奔向长安,奔向光明——别误会,他们不是去打仗,而是派使者去悔过,请求王允放他们一马。因为王允同志说过,凉州部队的人原本是无罪的,但口说无凭,这次怎么也得讨回一个正式文件,将来打官司也好有个凭证啊。

    不过,他们可能不知道,王允同志的宽大政策是有前提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这是李傕为自己争取的最后机会,也是他们给王允的最后机会。

    和平是曙光就在眼前,向前一步,国家、个人的前途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但善变的王允再次变卦,他选择的后退。

    他一改此前赦免对手的承诺,对李傕他们递过来的橄榄枝,做了一个冰冷的答复:“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你们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大坏蛋,凭什么饶恕你们,把你们杀了都觉得轻!

    字字如针,针针见血,话都说绝了。

    嚣张了,太嚣张了。

    做人怎么能如此不讲信用呢?李傕他们满腔的希望化作了肥皂泡。

    在这时候,稍微有点血性的人都要动手了,何况李傕他们不光有血性,更有野性。

    但李傕等人依然没有动手,不但没动手,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他们感到恐惧。

    面对政府的追杀令,他们的正式身份由吃皇粮的将军成为了逃犯,无边的恐惧如同黑夜一般袭来。

    当奴隶还是将军是个问题,怎么选择?

    李傕等人虽然在战场上生猛无比,但有时还是很老实的,思前想后,他们的打算逃跑。

    趁着通缉令还没下发,亡命天涯,然后改名换姓,老老实实地再找一份工作重新上岗。如果他们真正实施了这个计划,那么这个世上就多了几个逃犯,少几分血雨腥风。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牵涉到切身利益,人总要反复权衡的,从奴隶到将军,好说好说,人人都是笑呵呵的,而从将军到奴隶,这个落差实在太大,就很不好说了,有几个人心底能平衡?

    而且世界终究没有如果,只有现实,血淋淋的现实。

    几个人最终还是决定改变主意,这一决定,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造成这个灾难性后果要归功于一个人,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甚至有许多人称他为三国第一谋士,说他在乱世之中不但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滋润,还活了一大把岁数,落得善终(76岁),不但保全了家人,把一大堆溢美之词加在他身上,说他有大智慧,是最聪明的人。但我看来他是有大智慧,但没用在合适的地方;他的聪明,也只能称作狡猾,或者奸猾。

    大智慧如果没用对地方,只能叫小聪明。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