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8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8-2418:54:24

    刘璋一看情形不对,接着派出了第二批将领,一共两个:李严、费观,考虑到人多嘴杂,为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刘璋特意给李严一个监军(护军)的头衔,让他当大家的头。我查看了一下历史资料,这个李严是南阳郡人、费观是江夏郡人,两人都是不是本地人,而属于所谓的东州集团,是刘璋的亲信。李严曾经担任过成都县令,据说为官政绩很好,名声也很好,属于久经考验的那种。

    估计到目前刘璋也没什么人好用了,于是把这个政绩突出人挑出来领兵作战,希望他在战场上也有突出的工作表现。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李严的的工作表现实在很突出,到了战场就临阵倒戈,义无反顾地扑向刘备的怀抱!

    两军对垒,一方主要将领的投降将是改变力量对比的标志**件。李严作为绵竹的主将,竟然带头辜负领导期望,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绵竹是守不住了,其余守将退到广汉郡政府所在地的雒城(四川广汉)继续固守。

    雒城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它离成都很近很近,只有几十公里,如果失守,成都将无险可守!

    刘备志在必得,而刘璋也输不起,因此双方毫不退让,一场恶战已经不可避免。雒城的守军大体都是被刘备打败过的那拨人,但还多了一位特殊的人物刘循。

    刘循有什么样的本事我不清楚,但有一点大家是清楚的——刘璋的儿子。

    关键时刻,派自己的儿子守城,绝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监督各位的工作表现。

    事实上,自从李严同志中途变节投降后,雒城的实际指挥官就变成了刘璋的儿子。

    有太子党当监军,城里的兄弟不玩命怕是不行,事实上,以目前的处境来看,防守是最佳策略,而监军要的实实在在的战果,龟缩在城里是不行的。

    必须出去打一仗,打不赢硬着头皮也得拼啊。

    刘璋的大将张任,尽管之前他曾经被刘备打败过,但在太子党的注目下,也只得再次出城找刘备决战。

    但这次他的运气更差。

    根据《三国志》引注《益部耆旧杂记》上介绍,在城外的雁桥,张任被刘备活捉。

    当时刘璋手下能打的就要数张任了,刘备是爱才的人,心里希望招安他,但张任比较有血性,他明确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认准了刘璋,不想转会了,你就给我一刀好啦。

    想不到暗弱的刘璋手下居然有如此血性的汉子。

    刘备感动之余,只得下令把他杀了(《资治通鉴》上说张任是战死)。

    事实上,刘备得到涪县后的势头一直很猛的,他先派人夺取了雒城周围的县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重要的城市雒城,像一座顽固的堡垒,刘备包围了整整一年多都没有拿下来。

    刘备输得起时间,也输不起颜面,长此以往,何年何月才能拿下益州?

    因此他决定从荆州方向增调精干力量予以增援。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张飞、赵云,由他领头统统来益州帮忙。

    从某种角度来讲,刘备的决策是英明的,因为诸葛亮他们赶来,能更快地夺取益州;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刘备的决策也是失误,它后来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失去荆州。

    当然有人说诸葛亮坐镇后方,这种人事布局是诸葛亮安排的,但我认为像这么重大的人事安排,也有可能是诸葛亮、刘备事先商量好的;有可能是刘备写信授意诸葛亮如此安排的,还有可能是刘备给权,让诸葛亮自己安排的,总之,一切皆有可能吧。至于后来关羽骄傲自满,丢失战略要地荆州,是诸葛亮和刘备都不会想到的。

    诸葛亮和赵云等人逆水而上,率先攻陷了巴东郡(奉节一带),接着攻下了巴郡(重庆一带),生擒了那个嘴巴嚷嚷得最厉害的严颜。

    严颜虽然做了俘虏,但人似乎很有骨气,不求饶,不投降。

    张飞咆哮着对他吼道,我们大军兵临城下,你为什么要顽抗到底!

    投降,是你唯一的出路!

    但严颜并不畏惧,他昂首挺**地说,是你们先侵占我们的土地,,我们益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

    呵呵,嘴挺硬!我倒要看你怕不怕死!

    张飞大怒,下令把严颜拉出去砍了。

    严颜依然面不改色,要杀就杀,何必发那么大的火!

    张飞冷不丁被人呛一顿,不但不生气,他的态度反而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就像演义上说得那样,又是松绑,又是端茶,热情地邀请对方加盟。

    这次轮到严颜吃惊了,好在他也是明白人,非常上道,既然对方给足了面子,自己也顺着台阶就下了,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严颜归顺后,荆州部队兵分两路,开始实行对蜀地的大迂回,大包围:一路由张飞带领,沿阆中迂回,准备经由雒城与刘备会师后抵到成都;一路由赵云带领,沿江阳郡、犍为郡直逼成都,两军准备在成都会师。

    总体的形势对刘备比较有利,但局部战场对刘备却不利,就是那个雒城,自从张任死后,就没有人敢出头,只是采取被动防御策略,任凭你在外面喊破喉咙人家也不出来,双方就这么耗着,这样刘备反而无计可施。

    到214年,刘备包围雒城整整一年,里面的人越来越坚韧,外面攻城的人反倒越来越焦躁,心粗气浮往往容易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不久刘备方面就出事了——庞统带兵攻城,不幸被流箭**中,年仅36岁。

    总体上而言,刘备同志是很不幸的,他的主力谋士,能干一点的,一般都是英年早逝,比如庞统、比如法正、比如后来的诸葛亮,能干的人死得早,蜀汉想发达也难,这就是命,刘备的命,蜀汉的命,有时不得不认。

    庞统是刘备进取益州的主力参谋之一,他和刘备的关系也比较随意,能随便和领导随意的人,起码都是领导的铁杆朋友。

    法正跟刘备的时间不长,两人的关系却很好。

    比如在攻取涪县后,刘备大宴将士,饮酒作乐。估计是酒喝高了,刘备不禁有些得意地对庞统说,能有今天的聚会我心里真高兴。

    庞统却没有喝醉,他冷言冷语地说,把讨伐他人当做一件乐事,也不算是仁义啊。

    刘备虽然有点醉,但耳聪目明,庞统的话他听得真真切切,怎么那么刺耳呢?于是反驳道,当初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时候,也有歌舞助兴,你能说那是不仁吗?你说话不恰当,应该出去清醒清醒!

    庞统二话不说,起身离开。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