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29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9-0119:12:03

    广纳贤才

    要说刘备重视人才也不全对,比方说那个许靖,刘备对他就很不感冒。

    为啥?

    回答曰,人品不行。

    真的吗?

    现在说说许靖。许靖(约149年—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三国时著名人物,相对而言,我们也许更熟悉他那个曾经给曹操算命的堂弟许邵。事实上,哥俩都非常有名,两人的共同爱好和特长就是搞人才鉴定,他们喜欢对当今的社会活跃分子做一番评头品足,谁是上升趋势,谁走下降通道,一目了然,然后在每月的初一张榜公示,广而告之。

    在我看来,汉末的所谓人物品评,基本上属于炒作,和现在的算命实在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当时的人们都好那一口,人要想当官,必须要出名,要出名,必须有人为你炒作,玩艳照门之类的小把戏是不行的,炒作也得走正道,因此,人物品评也大行其道,而哥俩也不负众望,把这个栏目办得有声有色。

    当时哥俩搞的专栏评论名字叫做月旦评,其影响力类似于现在报纸等公众媒体,能经常在月旦评上露脸的人,就如同今天上报纸的头版头条,除了拉风外,官场前途自然看涨。

    不知性格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兄弟俩虽然干的工作相同,但却很不团结。许邵最先步入官场,曾经担任汝南郡的管人事的局长——功曹,近水楼台先得月,按说许靖应该跟着沾光入仕的,但许邵这个阅人无数的伯乐却选择性刁难、排斥他这位堂兄。

    有机会偏偏不给自己的堂兄!不要说前途远大的孝廉,就是普通公务员也没有他的份儿。

    做兄弟能此铁面无私,实在难得呀。

    能影响许多人的命运,却不能影响堂弟的看法,许靖同志郁闷啊。

    那就等吧,我就不相信,我这辈子还要当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后来颍川刘翊来到他老家当汝南太守,发现郡里居然有个大名人还待业在家,真是岂有此理!

    在太守的大力举荐下,许靖同志才告别待业青年生活,当了孝廉,然后进入朝廷工作,担任主管的国务秘书(尚书),和周毖一起负责人事考察、推荐。虽然那时正是董卓当道,但两人却能自觉抵制种种不正之风,尽心尽力为国家选拔人才。事实上在他们工作期间,不少清廉之士,如刘岱、韩馥、张邈、荀爽等等就顺利地进入朝廷工作。

    清廉的是好官,但好官不一定是领导需要的那种,如果选的不对领导胃口,那就很麻烦。

    不巧的是他们选拔的某些同志的政治立场偏偏有点问题,比如韩馥同志到职不久就和袁绍那帮人一起公开反对董卓,气得董卓直骂娘。抓韩馥是不可能的,那就让保荐人负连带责任。

    很快周毖被抓起来杀掉,下一个该是谁呢?

    我吗?

    按照董卓的脾气来看完全可能。

    许靖同志吓得不轻,连死的心都有了。

    但问题似乎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严重,许多天过去了,没有人请他喝茶,也没有人请他去旅游监狱,他一直照常上班,照常下班,安然无恙。

    如此幸运,倒不是董卓同志仁慈,而是因为那时的许靖同志早已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改任御史中丞,负责司法、纪检那一摊子事情,而一直很忙的大人物董卓一时也没想到追究他这个责任人。

    虽然一直没事,但许靖却吓得不轻,官场凶猛,这个低收入,高风险的官我也不做了。

    跑吧,如果等董卓哪天突然挂念起自己来,一起都晚了。

    于是会算命,会炒作的许靖同志一溜烟逃出京师,跑到外地避难。

    他跑了,问题就严重了,董卓自然要通缉他,好在凭他在江湖中名声,不少社会名流都要买他的帐,像吴郡都尉许贡、会稽郡太守王朗都明里暗里保着他,许靖同志虽然没有官做,但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