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正文 第66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5-2409:06:15

    虽然这次的“华北自治”已经缩小了范围,成了“冀察自治”,可来势比第一波还要猛,因为在后面掀浪头的,不光土肥原,还有日本政府,不光日本政府,还有——宋哲元。

    日本政府认为老蒋出尔反尔,刚刚还说你个人同意“广田三原则”,大家要坐下来谈的,转过脸就反攻倒算,竟然要拿“我们的殷汝耕”是问了。

    告诉你,我们认为殷汝耕做得不错,是华北与“满洲国”合作的好榜样,如果你要逮捕的话,我们日本政府决不会答应。

    话音刚落,天津驻屯军就占领了天津车站和机场,这回看样子真有要动武的心了。

    宋哲元的反应尤其让人瞪目结舌。

    在任命何应钦为行政院驻北平办事长官的同时,老蒋对宋哲元也做了考虑,让他当冀察绥靖主任。

    宋哲元却两次发来电报,要把这个刚刚拿到手的官帽给辞掉。

    土肥原在旁边看得真切,大乐。

    这回好,第一波时的障碍都自动消除:政府支持了,出兵不是没有可能;宋要权索位,正是可资利用的机会。

    他再次向宋哲元发出通牒:冀察两省先“自治”,最迟30日表态。

    接到通牒后,宋哲元给老蒋发来一份电报。

    这份电报的内容很隐晦,他说现在啊,华北的形势真是复杂,大家也各说各的,有的说要“自决”,有的说要“自治”,我的看法嘛,“因势利导”,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最后,宋哲元让老蒋拿一个“慰民望定民心”的有效办法出来。

    大家都不是傻瓜,看完这封电报,全明白了:某人已经准备跟南京政府一刀两断,敲开“自治”之门。那话里话外,竟然还有了借日人来胁迫中央的意味。

    老蒋岂能看不出来。这第二波浪,看来是无论如何难以化解了。

    此时的华北形势,可用三段论进行概括。

    第一段:非常危险。

    第二段:险恶万分。

    第三段:朝不保夕。

    一段比一段惊险,再不把何应钦弄到华北去,那里眼看着就再无任何指望了。

    在讲道理无用,激将法无效的情况下,老蒋改用迂回侧击的办法,动员林森等元老反复去做何应钦的工作。

    看到实在无法推,何应钦只好勉强答应,再赴北上走一遭。

    老蒋也知道何应钦此行不易,可这种时候,除了何应钦,谁还有能力,或即算有能力,又愿意去华北干这趟差事呢。

    临行前,他对何应钦北上的结果其实已有预感,交待给何应钦处置华北事务的几条原则中,就有这样一条:如果你能站得住脚是最好,倘若不行,就依照西南的样式,建立一个冀察政务委员会(简称“政委会”),让宋哲元做委员长。

    反正无论如何,最低限度就是保住平津的领土主权,哪怕是由宋哲元掌控,在此之外,如果“日军仍进占平津”,那就没办法,“只有出于一战”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2月3日,何应钦到达北平。

    (657)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