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022:45:59

    战争的准备阶段。

    有一句话: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

    无数的事实证明,这句话很有道理。

    为了能够顺利的征服高句丽,杨广为这场战争做了如下准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最先要准备的就是粮草,总不能让士兵们喝西北风吧!

    杨广第一次征高句丽动用了士兵一百多万,还不算后勤人员,就这些人一人吐一口吐沫,绝对能淹死个人。

    用这么多人打仗,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杨广同学你心怎么就那么大呢?

    我们不得不说杨广同学继脑袋被驴踢之后肯定又进水了,正常人谁能干出这事来啊!

    我服了YOU!

    这么多人不说一天吃的了,就是一顿饭的消耗量都是惊人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杨广大军能否取胜的关键。(虽然脑袋被驴踢外加进水,杨广同学还是想胜利的)

    杨广征调长江、淮河以南各郡的民夫和船只,把黎阳仓(今河南省浚县镜)和洛口仓(今河南省巩县东)的粮食运到涿郡。

    大小船舶,前后依次相接一千多里。来来往往,路上始终保持数十万人(这使我想起了淮海战役,人民踊跃支前,区别是这个是被迫的,淮海战役的人民是自愿的,真可谓天壤之别),白天和黑夜都不间断,大路都因此而堵塞。

    粮食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虽然并不人道(杨广即位后对百姓就很少干人道的事了,我都怀疑这哥们是不是戒了),但总算这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人,打仗还需要人,关键是有人给你卖命,有粮食没人吃也是浪费。

    杨广下令全国总动员,不论路途远近,各地军队都到涿郡集合。

    又征调长江、淮河以南各郡水手一万人、弓箭手三万人、岭南(南岭以南)短矛突击手三万人,四方人潮像江河一样,向涿郡汹涌奔流。

    征高句丽能够用上海军,杨广命令幽州总管、即幽州军区总司令元弘嗣前往东莱郡(今山东莱州市)海口,建造军舰三百艘。

    当时的监工官员非常变态,严厉督促,令全体工匠日夜站在水里,一刻都不敢休息,从腰以下,都生虫俎,死亡十分之三四。

    做了以上三个准备后,杨广又做了第四个准备。

    杨广下诏命令黄河以南、淮河以南、长江以南各郡,制造辎重运输车五万辆,送往高阳郡(今河北省定州市),用来装载衣裳、盔甲、帐幕;不用牛马,而用士卒拉车。

    又征调黄河南北地区民夫,供应军事需要。

    士卒民夫中途大量死亡,尸体压着尸体,那时的天气还很热,尸体都相继腐烂,脓血满路,臭气扑鼻。

    杨广之罪行实在不小啊!

    再往下看他的罪行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哥们从不模仿前人,一直在超越前人(可叹的是绝大多数事件是反面超越)。是个有文化的昏君。

    昏君可怕!

    有文化的昏君更加可怕!

    粮草、士兵、军舰、后勤都准备好了,还差最后一个问题——主帅?

    主帅就是军中的魂,一个好的主帅可以抵得上十万精兵,杨广选的主帅就很令他自己满意。

    因为这个主帅叫——杨广。

    杨广同学对自己很有信心。

    忆往昔峥嵘岁月:那时杨广才二十岁,身帅大军突破长江天堑,灭了南方的陈朝。

    那时他还很年轻,是一个少年英雄,现在他已经四十三岁了,并不老,但也谈不上年轻。

    虽然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他认为经历了这么多,使得他比二十年前更加成熟了。

    看着自己做的这一切,杨广欣慰的笑了,“我大军此去一定胜利而归!”

    他很有信心。

    但是信心并不代表一定胜利。

    忽然一个消息给了他猛烈一击!

    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元611年杨广的时运并不好,并且自这以后他是时运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