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正文 第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2111:09:45

    和大家说一声,我这几天正在赶稿,过几天给大家呈现一个一万字左右的东西。在此之前就先不能更新了,望大家见谅,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尽量加快速度,争取早早的把东西帖出来。能早一天是一天。

    谢谢大家!!!!!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2220:26:56

    自易中天品《三国》以来,提出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主张;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其实所强调的,无非就是两个字“人”和“心”。

    无论是古代的英雄人物还是帝王将相,他们也都是人。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有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也有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遥远的只是时间的距离——相隔千百年,但是我们的心和他们的心却是相通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不容接近的。

    英雄人物不复杂,帝王将相也不复杂,他们之所以看似复杂,是因为有些人想让我们把他们看的复杂。说这些人是古代的史官们,倒不如说成是封建的统治者们。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果把一个普通人推到皇帝的位置他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根本就不能算做一个问题,只是我没事想找抽。在一个很偶然的下午,我想通了,其实很简单,只是按照他的性格去做他想做的事,去做他喜欢做的事,仅此而已。

    声明一下,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文化超男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是易中天吗?

    我会想到易中天。不过易中天叫学术超男,不叫文化超男。

    但是我们今天讲的不是易中天,我们讲的是历史。

    主角和易中天一样很有名气,鼎鼎大名一直为后代人引以为戒,以至于后代人提到“昏君”、“暴君”就会想到他,他的名垂后世(请注意这里没有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还因为他的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功绩。虽然后人对他本人骂的要比赞扬的多,然而提到他的这项功绩都不得不说一句:“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他是谁了?

    对,他叫杨广,也就是历史上臭名卓著的隋炀帝,他那项“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功绩就是修建京杭大运河。

    杨广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甚至比他的父亲杨坚还要有名气。虽然并不是什么好名声,但就现在的眼光看,有名总比没名要强。

    就杨广而言,他是非常想使自己很有名气,并且一直为之努力。无论是修建大运河、迁都洛阳,还是后来的三征高句丽。他都是有目地的,他的目地就是让自己出名,准确的说叫名垂青史,注意名垂青史是个褒义词,杨广本来是想在历史上留个很好的名声。虽然后来努力的结果和他的本意大相径庭,至少他为之努力过。世上的很多事本就是这样,你努力并不见得就有好结果,很不幸,杨广向我们证明了这句话跟深刻的内涵。另一个人证明了下一句——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这个人的名字叫李渊。

    青史留名是杨广的目地,并不上他最终的目地。他最终的目的叫两个字——超越,超越他的父亲杨坚——隋朝的开国君主,超越古往今来所有的帝王,包括秦皇和汉武。

    嬴政和刘彻在杨广眼里不过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正是杨广的了不起之处。

    杨广想要超越没有错,想要使自己成为最伟大帝王也没有错。只不过他让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贫苦无依,困苦不堪那就是他的错了。

    他一直认为只有自己建立了威烈烈加四海,剽悍悍震天下的功业才是真正的超越秦皇、汉武,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帝王。然而,他并不知道,评价帝王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字——民心。

    杨广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怀大志说的就是他这种人。杨广的文笔非常好,诗文受后人大加赞颂(有《炀帝文集》),同时他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伐陈之战的主帅),简单说文武全才,并且他二十岁就是五十万大军的主帅,可以说是少年老成。这么一个**怀大志,文物全才,少年老成的人,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另外一个人,和杨广很像。

    你猜对了——李世民。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他们二人的基本资料。

    杨广的老爹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

    李世民的老爹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

    杨广是杨坚的第二个儿子。

    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

    杨广的大哥杨勇被立为皇太子。

    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

    都帮助老爹统一全国,这方面李世民的功绩要强于杨广。

    杨广挤走大哥,被立为皇太子。(手段不正当,即位前杀死大哥)

    李世民干掉大哥,被立为皇太子。(手段不正当)

    杨广和杨勇同母所生。

    李世民和李建成同母所生。

    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二人都曾立志匡扶天下,力挽狂澜,不同的是李世民成功了,杨广失败了。

    看到这些我无语了,历史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我说不清。这话虽然很欠揍,但我只能这么说,说多了就有点误人子弟的嫌疑了。

    做为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杨广很幸运,是他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当上了皇帝。杨广知道这是他努力的结果。

    后来的李世民难道不是吗?

    后来的武则天难道不是吗?

    后来的朱元璋难道不是吗?

    同样做为历史的强人,他们共同了证明了一个真理——想要的就自己去争取,否则没有给你送上来。

    杨广用很不正当的手段挤走了杨勇,自己当了皇太子。杨坚死后,杨广杀了杨勇,顺利继位,当上了皇帝。

    有人说是杨广杀死了杨坚。

    要我说,这并不重要,权利斗争总是要流血的。

    如果真是杨广杀死杨坚,当时也只是两种情况,要么杨坚杀死杨广,要么杨广杀死杨坚,没有第三种可能了。

    父子俩弄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很残酷,是吗?很残忍,是吗?

    告诉人,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上演过很多次,子杀其父,弟杀其兄的事情。他们会这样做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权利。

    千百年来,杨广一直做为反面的典型,在史书上被骂,在戏剧上被骂,在野史上被骂,在民间更是被人骂的狗血喷头。他俨然成为了昏君和暴君的代名词。

    那么在历史上杨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隋书?炀帝本纪》中记载杨广“美姿仪,少聪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隋书》修于唐代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间,距离隋朝比较近,做为杨广的仇人,李世民是不会对杨广有溢美之词的,因此《隋书》上所记载的杨广的坏事不一定可信,反之,所记载的关于杨广的好事应该是可信的。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杨广小时候长的很可爱,聪明伶俐,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比较喜欢他,对他的喜爱超过了他的其他兄弟。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一般小时候长的可爱,长大了也一定帅气,杨广在当时就是一个帅哥,形象非常好。用现在的眼光看,形象好的人,一般可以吸引人的眼球,给人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也通常比较招人喜欢。杨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十三岁在当代正是打游戏、玩篮球、上初中、被父母逼着上各种辅导班的年龄。但是那时的杨广却不是这样的,他比大多数同龄人要早熟的多。

    杨广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杨坚建立了隋朝,当上了皇帝,他的大哥杨勇被封为皇太子,他被封为晋王。史书上是这样写他十三岁的时候的“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瞩望。”“上”是臣下对杨广的尊称,指的是杨广。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广喜欢学习,当时的学习主要是指读书,很擅长写文章,就是文笔非常好。性格成熟严谨稳重,朝野上下的大臣都看好他,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

    十三岁的少年放到当今的这个时代,能够谢一手好的文章,绝对是个才子,混得好的话,倒可以成为郭敬明,韩寒之类的人物。在当时杨广也的确是个才子。

    这几句话给了杨广很高的评价,我们在接着往下看这几件事都是正史记载的,可以进一步的说明杨广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青年。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