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1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2-2211:51:54

    (二)

    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皇帝朱翊钧的侄儿,血缘上远于福王,并且又是先帝朱由检的叔父,于情于理,也不应该立潞王。但东林党有理由,认为潞王贤人,福王不贤,主张立贤不立长,并且鼓捣出针对福王的所谓“七不贤”。说白了,东林一党确实在民间声誉良好,而道德素养也普遍不差,但未免心**过于狭隘,门户之见想当严重,这在立党之初就已有表现,实质上并非什么贤与不贤的问题,而是东林党不能放下成见,以博大的**怀容纳福王。

    但东林党也不乏有识之士,像淮扬巡抚路振飞就主张早立福王,以定人心,史可法也认为立福王是最好的选择。无奈,史可法虽是当时南京方面的实权人物,但行事未免有些优柔寡断,没有力排众议的气魄,在不断地与东林党“立潞”一派多番交涉之后,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共同商议出一个折中方案,立桂王为君。

    本该稳操皇帝之位于手中的福王,在得知了东林诸臣反对拥戴自己时,便知道事情有了变化,在四月份,他便求助于凤阳镇守太监、原老福王贴身太监卢九德,暗中联络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这四支军阀,准备靠枪杆子登上大位。马士英见情况不妙,立马转而表示拥戴福王。

    事情到现在便已成定局了,不管是史可法,还是主张立潞的大部分东林党人,都不得不面对既成的事实。四月末,史可法前往江北,迎接福王朱由崧入南京。五月初一,福王入南京,祭拜孝陵等,初三,就任监国,以史可法、高弘图、张慎言、马士英等人入阁,史可法为首辅。

    东林党白折腾了一圈,最终仍然还是福王继了大统。但折腾了这一圈,却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朱由崧求助于镇守太监,阉党势力凭借拥戴之功,迅速膨胀,达到了威胁东林党的局面,党争之祸不免再起。此外,朱由崧本可以顺利登基,却要被迫求助四镇军阀,终于使得四军凭借拥戴之功,更加跋扈自雄,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对于后来抗清无力产生了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主要的失误,在于史可法未能抓住时机,优柔寡断,未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东林党的问题,不该门户之见过于强烈,但从中也可以发现,士绅阶层所习的传统的理学发展到明末,已经严重僵化,对社会对政治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已经起到了反面的作用。相反,受到心学影响的士绅,则多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考虑问题不拘一格,不至于僵化,可见心学替代理学应是势所必然。

    2012-02-2218:51:34

    【“联虏平寇”与积极南下】

    (一)

    五月十五,南京方面见仍然没有太子及永定二王的消息,便于当日,福王由监国正式继任皇帝位,改明年为弘光元年。南明的局势,应该从这时候开始稳定了下来。

    新政府的成立,必然随之出台一系列配套的国策政策。弘光朝廷刚刚建立,朱由崧刚刚登基,就立下了为先帝报仇,铲除“闯逆”的誓言,唱出了弘光朝联虏平寇方针的先调。在随后的五月份,朝廷君臣开始就联虏平寇的问题展开更详细的讨论。

    在当时朝廷内外,多以为吴三桂是借兵驱逐李自成,收复北京,也多以为后金入关是帮助朝廷剿杀“流寇”,对清军入关的实际意图,没有正确的认识,包括史可法在内。由于李自成进攻北京,间接逼死了先帝朱由检,又实行追赃助饷的政策,得罪了大批士绅阶层,这样的国仇与家恨,蒙蔽了南明朝廷大多数臣工的眼睛。

    五月二十八,朝廷发出册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的诏书,标志这联虏平寇方针的正式确立。至此,朝廷寄希望于后金政权帮助明朝剿灭农民起义,殊不知吴三桂已成了后金的“平西王”,又怎么会稀罕偏安江南的前途渺茫的南明朝廷的“蓟国公”的爵位呢,又殊不知,后金拥有比南明强大不知几倍的八旗铁骑,又怎会仅仅只满足于“帮助”明朝剿灭农民起义呢?

    好在朝廷还是有明眼人的,吏科给事中章正宸上疏驳斥联虏平寇的方针,明智地指出了后金对朝廷的真正威胁,提出朝廷应该自立自强,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虎狼一般的后金身上。

    但是,他虽比旁人看的明白,虽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却无奈仅仅身居七品,大权是在皇帝和一帮阁臣手中,这帮人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认清问题却手无大权的人即便叫破嗓子,也是无济于事的。韩正宸的奏疏就这样石沉大海,没有对局势产生哪怕一点影响。

    大政方针制定的同时,朝廷还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建立江北四镇,第二件,北上与后金议和。

    江北四支兵马,仅黄得功原本驻扎于庐州、安庆一带,其余三支兵马,高杰是在孙传庭守潼关时战败而逃,刘泽清是在守开封时临阵脱逃,刘良佐也是被李自成击败南逃,齐集江北一带。当时朝廷可用的,也就湖广的左良玉一支二十余万兵力,以及江北四支二十余万兵力。但是崇祯朝,朱由检为了围堵张献忠,一向袒护左良玉,任其做大,跋扈自雄,尾大不掉,朱由崧登基时,发到湖广的诏书,差点就得不到左良玉的承认,幸得湖广巡抚何腾蛟劝导,才勉强开诏宣读。因此,左良玉的尾大不掉的局面已经无法掌控了,朝廷能够勉强控制的,只有江北这四支兵马。

    为了充分节制和利用这四支兵马,史可法在其幕僚的帮助下,给朝廷献出了建立江北四镇的法子。即以高杰镇守徐州、泗州,以刘泽清镇守淮安、扬州,以刘良佐镇守寿州、凤阳,以黄得功镇守六安、庐州,此为江北四镇,意欲拱卫江南,防卫李自成大顺军南下。而史可法亲任江北四镇督师,驻节扬州。

    当时大顺政权在河南东部的统治还并不稳固,而随着大顺军战败于后金,山东等地已经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而弘光朝廷却仅仅将四镇全部设在南直隶境内,且督师驻节近在扬州,可以看出,朝廷似乎并无进取之心,只图能保存江南半壁。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