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4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912:29:09

    (三)

    满清的经济。

    满清在经济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是众所周知的,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总要把这两项与明朝连起来说,说什么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如此一来,似乎这样的罪恶就是满清从明朝那里继承下来似的,实则不然。明朝也有重农,但并不抑商,虽然有明文规定商人不得这样不得那样,但那对商业的发展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商税,明朝的商税极低,三十而税一是最高标准,而年营业额在四十两白银以下的,就可以不缴纳商税,这不是重农抑商,而是重农轻商,我抑制你你就过得不好,但轻视你你就过的不好吗,没这个道理吧。满清就不一样了,其不仅在思想上轻视歧视商业,而且在税收上,对商业百般刁难,商业的发展陷入停滞,而原本繁荣的工商业地区江淮等地,皆遭到残酷的屠杀与劫掠,原本商业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再这么重农抑商,商业便在满清中前期停滞在战国时期之前的商业水平,中原两千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明朝两百七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就此毁于一旦,资本主义萌芽更是被他们轻易的扼杀在萌芽状态。

    再说海禁与闭关锁锁国。明朝确实有海禁,但海禁绝对不能与闭关锁国相提并论,海禁一开始是为了应对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倭寇海盗,仅仅是为了防止沿海百姓与倭寇海盗有来往,从而进行限制海贸限制出海捕鱼的政策,海禁最严厉的只有洪武、嘉靖两朝,朱元璋坚定不移的限制商业,这是事实,否认不了,但后代则改变了这一状况,从永乐直到嘉靖朝前期,海禁的执行力度都是想当宽松的,走私型的海外贸易越来越繁荣,汪直这样的汉人大海盗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段时期,海禁只是名义上的,但私人海外贸易依然没有得到正名。嘉靖中期的倭寇猖獗,实行的海禁也最严厉,但这次的海禁主要是军事措施,与限制贸易没有太大关系,而平定倭寇之后,终于在隆庆年间,大明正式开放了沿海港口,商业海禁彻底在明朝消失,此后七十多年,明朝的海外贸易长足发展。而满清实实在在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也就是不仅限制你商业贸易的往来,更是限制你正常的思想文化的交流,纯粹是躲进小楼成一统去了。

    也许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还有一项惨绝人寰的暴政,堪比闭关锁国,那就是沿海迁界,俗称迁海。满清为了防止沿海百姓帮助郑成功、张煌言这样的海上抗清志士,将沿海五十里一百里不等这范围内的居民全部迁到内陆,使得沿海成为无人区,迁海的过程残酷而残忍,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死于这样的**者何止千万,房舍被焚,财产被八旗官兵劫掠,最终结果是最富庶最繁荣最肥沃的沿海地区成了荒无人烟的无人区,中国从一个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实质上的内陆国家,直到十九世纪,沿海才渐渐开始恢复,像舟山、香港这样的半岛、岛屿才渐渐有百姓定居屯垦。

    除了这些荒诞的政策以外,再来看看满清的“经济成果”,鸦片战争之后的不算。明代的耕地一直保持在八百万顷以上,更有在万历朝达到一千多万顷,而满清初期的顺治朝仅有耕地549万顷,而虽然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也仅有耕地683万顷,只是对明末的恢复性增长,却一直没有超过明朝。一直为某些清粉所自豪的是,满清拥有爆炸性增长的人口,到十八世纪晚期已有人口三亿多人,实际上,这么多人口靠的是高产而低营养的番薯养活的,而且看这么多人口,那么少的耕地,那么颓废衰落的工商业,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那不是一个盛世,没有繁荣的经济,没有温饱的生活,只有华夏两千年来最惊人的贫困。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