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南明帝国复兴之路》——如果清朝没有统一中国,如果南明复国,历史将会如何

正文 第5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512:42:17

    三、领兵南下与拥立新主

    崇祯十七年六月,清军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率领不到一万人的兵力进入山东,准备招降山东,杨铭化尚且在山东拥有两万余可以与清军正面作战的精锐部队,准备对觉罗巴哈纳采取军事行动,但就在这个关头,南明朝廷为了“联虏平寇”的国策而免了杨铭化的官职,虽说这样的免职对杨铭化在山东的威信无法造成大的影响,但是毕竟名义上已经不再是一省的巡抚,这个时候,杨铭化开始了走上了另一条路。

    W.DSNT|-1512:43:54

    【韬光养晦】

    (一)

    杨铭化顺了弘光朝廷之意,没有做出什么离谱的事情来。所谓离谱的事情,即是对明清双方作出的离谱的事。对南明,杨铭化没有利用自己在山东较大的独立性而反叛,既没有投降大顺,也没有投靠满清,而是表面上顺应弘光朝廷的决策,退居乡间。对满清,他没有利用自己尚存的兵力以卵击石,发起对满清的反击。

    但他不可能就这样轻易地就这样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出,不可能就这样在这个乱世中无声无息地苟活。说过了,他只是表面顺从朝廷的决策,而实际上,他已经对朝廷十分绝望了。首先,他没想到先帝朱由检会决意殉国而不迁都,更没有想到太子朱慈烺没有成功逃离北京前往南京监国,如果不是这样,也就没有所谓的“拥戴之争”,也就不会再有东林党与阉党那么激烈的斗争,自己能够凭借拥戴之功参赞中枢,也就会使得国人意识到外患“在虏而不在寇”,就不会出现那么荒谬的联虏平寇的屁国策。虽然杨铭化也曾致信南京,劝早立福王,但那也是从大计出发,个人情感上,杨铭化还是不喜欢福王的。但又不能抗命,如今之际,人心尚且不稳,倘若自己公然不听朝廷调遣,那么像左良玉这样的悍将,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与朝廷对着干了,那么不用等清军南下,南明早已四分五裂了。

    要说这马士英可真够大胆的,辛亏杨铭化是文官出身,幸亏他意志坚定且与清军苦大仇深,没有一气之下投降满清,否则,明清对峙的形势会更加恶化,南明弘光朝廷也许不用一年,半年就亡了。

    弘光朝廷如此行事,不能不说它昏聩而腐烂,相反清廷就显得积极而明智的多,在杨铭化被清廷撤销职务之后,清廷得到了这一消息,在范文程、洪承畴等汉奸的撺掇下,开始以巨大的利益招降杨铭化,不仅让他做清廷的山东巡抚,后来还许相继以大学士、五省总督的职务。面对着这样的局面,杨铭化坚持了原则,没有投靠满清,推辞了清廷任命的诏书,但杨铭化也并不想公然与清廷为敌,从而暴露自己,于是杨铭化采取了拖延战术,既不答应清廷开出的条件,也不拒绝清廷的条件,只是暂时隐忍做清廷治下的百姓,就这样软磨硬泡。

    由于眼下杨铭化没有洪承畴、孙传庭那样长期的戎马生涯的经历,也没打过什么大胜仗,因而在清廷以及那帮汉奸的眼里,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官,和其余的那些巡抚总督一样,因而杨铭化既然愿意做清廷的百姓,清廷也就不再追究,放松了警惕。这么一来,杨铭化的目的就达到了,他知道,满清刚刚入关,在直隶京畿的统治尚且不稳固,在山东更是无法行使政治权力,只是派兵象征性地驻扎。因而山东在表面上是陷入了无政府的状态。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