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看着脚下的沙滩渐渐变成巴掌大小的土块,伍詹知道,自己距离最终目标已是不远。由于挑选的都是体力与身手俱佳的锐士健卒,因此整个队伍没有一人掉队,更没有人从山崖摔下。全军爬上峭壁,伍詹一看怀表,时间竟比原计划早出了两个小时!</p>

    魁县建在山谷峭壁之内,周围险峻难行,内部却是平坦宽阔。由于许澜认定,除非帝国军长了翅膀从海岸峭壁飞入城中,否则必须经过唯一一条出入的山道攻来,因此这位擅长山地战的岐国将领便将营寨安在了道口附近,同时散出斥候暗哨巡逻山谷,并将几乎所有炮兵秘密驻扎在山壁之上,一旦敌军贸然来攻,自己率领步兵堵住入口,炮兵居高临下轰击挤作一团的对手,不说数万军队,即便十数万人来攻,凭他两万人马也能将魁县变得固若金汤。</p>

    但百密一疏的是,在沿海的山壁之上,许澜没有驻扎一兵一卒,为了防止暴露自己的部署,他甚至连巡逻队都不常排出,海岸上更是除了山羊,极少见到居民和士兵的踪影。但伍詹并不敢掉以轻心,他还是命令部队悄悄开到距离峭壁百余公尺的一片灌木丛中方才命令休息。他认为,与其立刻发起攻击,不如让刚刚爬上山崖,体力消耗巨大的士兵先休息一阵,也让炮兵和斥候有充足时间观察战场、选择阵地。</p>

    “将军从何处带来的水,竟如此甘甜!”伍詹接过副将递来的水壶、肉干和面饼,薄薄的嘴唇透出欢快与满足的血色。</p>

    “末将哪有这等福分啊。”副将笑道,“还不是托将军的福,从壁上那口山泉打的水。”</p>

    “如此宝地,易守难攻,还有汩汩清泉可作水源,可惜照国人粗心大意,竟不知利用,还要每日穿过山谷,从茵河中取水。”伍詹摇头叹道。</p>

    副将说道:“是啊,真是暴殄天物。不过,话说回来,以后驻守此地,恐怕要将这条羊肠道封闭或是破坏,防止敌人有样学样,也从滩头爬上来。” </p>

    “我看啊,大可不必。”伍詹回答,“我沿途观察,发现只要稍加开凿,那条山路便可修筑一条阶梯直通滩头,再辅以数台起重机,则魁县总仓,不但可以从内地转运物资,还可从海路完成此项任务。”</p>

    副将一听,有些不明就里:“将军倒是深谋远虑,只是,照国人在此设立总仓,本是因为魁县地势险要,这峭壁本就是漏洞,若不修补反倒放大,岂非自掘坟墓?”</p>

    “哈哈,这照国上下,都是泛泛之辈,自然会做此选择。”伍詹笑道,“后勤仓库,本就是为了及时足量为前方军队提供物资,因此最好设在交通便利之处,而不能为了安全,修在这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这也是联军为何以北线为主攻,南线不敢轻动的最大原因。守着庞大粮仓,供给能力却不如我军从普国转运,所以他们只好选择补给路程较短的北线。”</p>

    “将军一言,末将如拨云见日。”副将对这个因白化病形同鬼魅的年轻将领竟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和钦佩,“已过去一个小时,我军是否趁敌军昏睡发起攻击?”</p>

    “不必,传令下去,全军在县城东郊草地上列阵!”伍詹摆摆手,“完毕后放几声响炮叫醒岐国人,我们堂堂正正对决!”</p>

    副将听罢,心中竟是一沉:“只是将军,我军千辛万苦爬壁而上,难道不应该如刺客一般从对手背后迅猛一刺?正面对决,岂不将胜利拱手让给敌军?”</p>

    “时间紧迫,来不及解释!”伍詹以严厉的口吻命令,“全军一刻钟内完成列队,违令者军法从事!”</p>

    虽说此次突袭所选八千人马多是北军和普军久经战阵的精锐,但大部分官兵都对伍詹反其道而行之的举动表示了怀疑和不屑。有人甚至认为,身后那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将是最后一次与自己相见。不过,出于对这个肤白如鬼的名将之后峭壁寻路的赞叹,和军令如山的传统,士兵们仍旧选择了服从与跟随。</p>

    一阵阵响声在岐军大营中响起,四处开花的榴弹虽说并不精确,但也着实给了岐国人不小的惊恐。营内到处是赤身裸体的岐国士兵,虽是极为不雅,但没人愿意未曾还手便在睡梦中死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炮袭过后,营内竟没有一兵一卒杀入……</p>

    “这皇党开甚玩笑?”举着望远镜观察帝国军阵的许澜用岐国土话喃道,“飞上山来么力气啦?”</p>

    不解归不解,既然帝国军自己坐以待毙,许澜更是不愿放放弃这个机会。他不等召回山谷中的炮兵和山地步兵,迅速点齐营中兵马列队与帝国军决战。粗略算了算,岐军可用兵力仍有一万七千之数,二对一的优势,面对身后就是悬崖和大海的对手,几乎不用思考便能估计出胜负来。</p>

    “前进!”随着军官一声呼喊,岐军阵营中,号声此起彼伏,士兵们以团为单位组成方阵,各方阵再组成战列线。所有人跟着鼓点和军乐,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帝国军压来。虽然由于左侧山林阻挡,前方又有魁县人为放火灾挖出的几个长数百公尺,深近十米的蓄水池,许澜不得不将大军分为三线,第一线为轻步兵,按照岐军战术,轻步兵往往先于主力与敌军交手,目的不在杀伤,而在牵制和骚扰;第二线为清一色的线列步兵,这是接战的主力,虽然占据人数优势,但八千敌军确实不少,又有火炮,因此排枪对射而后刺刀冲锋,仍旧是今日战斗获胜的关键;第三线为掷弹兵与骑兵,由许澜亲自督阵,一旦陷入焦灼,精锐的掷弹兵便会投入战斗,一举击溃对手,最后骑兵出击,将帝国军赶下悬崖!</p>

    很快,岐军轻步兵便进入了帝国军的射程,为了在西部沟壑纵横的大山中逐沟逐洞剿灭土匪马贼,岐国专门训练了一支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精兵。比起其他国家的轻步兵,他们不但更擅长与隐蔽和机动,每个人更是一等一的远射好手,寻常步枪100步开外便失去准头,但岐国轻步兵却能够精确命中对手。</p>

    然而,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虽然不断有人倒下,整齐列队的帝国士兵却是纹丝不动,除了间或有榴弹在轻步兵中爆炸,帝国军竟没有一点还击的意思!一般来说,面对轻步兵的骚扰,军阵至少会出现躁动甚至是动摇,但所有人都只是默默矗立,伤亡留下的空隙很快被后排补上。而轻步兵虽说枪法精准,但按照操典,每次射击都必须变换位置,且为了躲避炮火,整个阵线极为松散,因此直到第二阵到达水池对岸,帝国军也没有多少伤亡。</p>

    此时,更为匪夷所思的情况发生了,随着帝国阵线后侧号声的响起,原本如石像般站立的帝国士兵突然开始向前移动!这些战士与各国步兵最大的不同,在于行进时不需要任何军鼓或是军乐调整步伐,而是在于士兵齐声呼喊口令。这么做的好处在于,队列中所有人不需要先去辨认鼓乐声再调整动作,所有人同时呼喊,等于是将号令放大数百甚至数千倍,只要多加训练,休说一团士兵齐头并进,就是一师甚至一军也毫无问题。</p>

    不善肉搏的轻步兵见对手全数压来,不敢再作纠缠,立刻站起身来向己方步兵奔去。水池对岸的友军见状,便停下举枪射击,无奈距离过远,未能造成有效杀伤,更无法阻止对手前进的步伐。后排岐军见前排停下装填,便继续前进,由于被水池阻碍,因此排成线列的时间比平时长了许多。</p>

    “准备射击!”岐军军官见帝国线列已走到百步以内,便命令刚刚列队完毕的部下射击。又是一阵枪响,更多敌军倒下了,但眼前的对手,除了默默填补空缺,竟是无动于衷!为了赶在短兵相接前最大限度杀伤敌人,军官们纷纷命令,刚刚完成射击的士兵不要装填,先让出通道来,等后续部队列阵。</p>

    可就在此时,原本不顾一切前进的帝国士兵突然停止了脚步。忙于整队和装弹的岐军甚至能够看见对手眼珠中黑白分明的两块,而身为军人的他们,更能体味到在空气中不断弥漫和蓄积的杀气……</p>

    “排射准备!”帝国军官举起了指挥刀,“瞄准!发射!”</p>

    数千人同时扣动了扳机,烟雾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响。子弹撕破空气,准确地打在队形混乱的岐军身上。密密麻麻的酒红色人群如稻草一般,被一把巨大的镰刀连片撂倒,一时间鲜血混杂着惨叫与呼喊声,搅得岐国人不知所措。相传,布雷塔尼亚军队射击时,军官要求士兵在未看到对方眼白之前不能开火。这是因为,燧发枪在50米之外没有多少精度可言,与其在敌军进入有效射程便胡乱放枪,不如等到有七八成把握命中之时再开火,如此一击,顶得上百米之外三四次齐射。更何况,过早开火必然过早装填,因此队形定然混乱,而当双方越来越接近,发动刺刀冲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时,谁的队形更为严整,谁就会遭到更小的伤亡,带来更大的战果。</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