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六章 以卵击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那天晚饭后,见唐铭弈无事与自己商议,祖皓便回到了他在紫苑的居所。此时的老帝都,早已取代了龙丘,成为新的风暴中心。而出乎各派意料的是,本应该对士子逃亡事件有所反应的汉国公,却在次日早早与夫人世子收拾行李,匆匆离开贵族区返回了封地。身为南方士子领袖,唐铭弈的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众多的猜测,有人认为这是喜爱旧学的汉国公不满国府对新派&#25991人艺人大加推崇,故而负气出走;也有人猜测,唐铭弈预测到此事可能引起各诸侯国特别是实力强大的皇党与照国猛烈的报复,因此回到封地,一方面与共和党人保持距离,另一方面作壁上观,伺机而动。紫苑这颗容纳众多鸟兽的参天之树,被风暴摇曳得有些晕头转向,栖息其中的居民,也都在慌张地寻找着合适的位置。</p>

    但令坊间颇感意外的是,无论党部、军部还是贵族们的喉舌报刊,竟在此时不约而同地沉默。连最为犀利和大胆的《时报》,也仿佛对汉国公的突然离去视而不见一般,除了连篇累牍华丽但却空洞的关于尉迟金的报道外,根本不见得只言片语。众小报见共和党喉舌如此,便也失去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兴致。</p>

    随着最后一辆马车徐徐驶入,沉重的黑色铁门终于回归平静。军政部,这座因巨大城堡和铁栏围墙而被东夏人讥作“东方巴士底”(大陆帝国革命前关押朝廷钦犯的城堡监狱,著名囚犯铁面人曾关押于此,革命后被革命党视作专制象征而被拆毁)的军队中枢,在这风起云涌的醒月里,却莫名其妙地坐在了风眼之上。无论霸道专横的王睿,还是老谋深算的鲁赫,似乎都没有抓住对方软肋大做&#25991章的意思。因为对于党部和军部来说,当下最为重要也最为棘手的议题,不是如何安置尉迟金等人,而是如何将那场自去年合纵之初就已宣传得人尽皆知,到天下围攻全面失败却连计划都未见雏形的北伐变为成功的事实。</p>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整个军政部大厦四角,都有一个巨大的房间,空空如也的内部,装置着两个巨大的轿厢,这便是早古时代便已出现的升降机。如此设计,便使得人员与货物上下往来不必攀爬楼梯。同时,大厦正中采取空心设计,一道宽大的旋梯矗立其中,再由天桥与各楼层相连,四通八达极为便利。</p>

    四台由蒸汽机驱动的升降机,将王睿乃至唐铭铮统治时期标新立异,重视实用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将蒸汽机房安置在顶楼不利于淡水和煤炭的运输,因此四个角落都有长长的巨大烟囱通向顶端,远远望去,整个军政部如同一座巨大的工厂,夜以继日地喷出白色的蒸汽和黑色的煤烟。</p>

    虽说军政部每一层都有一个可容纳数十人就座的会议室,但保密级别较高的会议,都会在五层作战计划局的报告厅举行。这个完全封闭的密室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军方高级将领、国府高官及一座巨大的沙盘,同时还设有休息室、会客室及资料室。在此处开会,任何与外界的接触都必须先经过通往回廊的休息室或会客室,负责警卫的安全人员,只需要按规章审查进出这些房间的人和物,便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机密与安全。</p>

    守卫在休息室的特工接过祖皓的佩剑与手枪,其中一人负责登记,另一人则恭敬地打开了通往会议厅的木门。一成不变的红漆实木长桌边,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与高层官员整齐落座。东夏习俗,朝南为贵,以中为尊,地位越高者,距离正中越近,而正中位两侧座位,则以左为尊。因此身为共和国政府大统领、海陆军大元帅的钟兰桥,便坐在了北侧的中央。他身边分别是组织部长鲁赫和军政部长王睿;各军将领,则以军衔和资历排位。由于共和军中没有曾任上将或以上军衔的高级军官,故两部长身边的位置,分别留给了鞠安和唐铭弈,然而,由于后者今日借故未到,王睿身边的位置,则是代替汉国公出席的祖皓;一排高层对面,分别按党部对党军,军部对中央军的座次,排列着党军一兵团司令戴宇锋,二兵团司令郅弥元,中央军一兵团司令兼共和军参谋总长蔡正&#25991,二兵团司令叔孙瀚,外加名义上隶属军部,但却由委任部队组成六兵团和七兵团司令刘玉龙与濮昌华。</p>

    直至接到唐铭弈传书请祖皓代自己与濮昌华前去开会,这位年轻将领才明白汉国公当日与王睿密谈的内容:军政部同意恢复被唐铭铮冻结的委任军官制,即允许个人购买军官职位与军衔。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军权的旁落和纪律的废弛。不过,民间日益高涨的北伐呼声,伴随着大量投资导致的力量真空期,使得原以为大局在握的王睿,也不得不忍痛割肉,一定程度放任唐铭铮曾死死压制的贵族们扩充实力,在自己和日益壮大的党军之间构筑一道缓冲。正因如此,贵族们得到了两个军的委任编制,可自行招募4~5万人马,其中一个军以祖皓旧部为骨干,由祖皓担任少将军长;而代表老南军的刘玉龙,虽只能招募两万兵力,却也被军政部委任为中将兵团司令。</p>

    钟兰桥见众人坐定,便开口说道:“今日会议,乃是商讨国府去年所定之北伐计划,有何看法,诸位可畅所欲言。”</p>

    “若是要与皇党决一死战,我等武人自然二话不说。”刘玉龙见王睿与鲁赫都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茶杯,似乎不急于发表看法,便径自开口问道,“然去年各国集中围攻皇党,南部最为脆弱,此时我方却按兵不动,坐失良机。如今联军已败,我军虽众,却是孤掌难鸣,又应当如何与敌决战?”</p>

    “那诸位可知,我共和国军力几何,皇党兵力又如何?”钟兰桥一反常态并没有与刘玉龙争辩,一贯热情如火的脸上,竟透着如冰一般的冷静与清醒。</p>

    “除各地守备队、治安警察外,我军可用于北伐的兵力为,党军8万,国军14万,共22万人。”戴宇锋站起身来,如教师授课般一板一眼地答道,“皇党在梓澳战败后,兵力仍剩余15万左右,唐铭铮占据普、森两国后,通过收编旧军,招募新军,目前总兵力在30万上下,由于北方法度严密,故大部分兵力可视为机动力量,具体数字大约在25~27万之间。”</p>

    “更何况,北军有陆大毕业生作为骨干,可迅速形成战力。”祖皓接话道,“而我方由于军官缺乏,训练不足,装备补给亦不如对手,战力恐不能单独以数量计算。”</p>

    “所以说,大统领啊,这个北伐,我们要搞搞清楚状况哦。”王睿敲着桌子,眉宇间透出得意和不屑,“人家兵多炮多,我们咧,买点西洋货,到现在还搞不来,这样下去不好打赢的哦。”</p>

    “王大人不愧是会计,算盘打得出神入化。”一直沉默品茶的鲁赫突然冷冷一笑,“那么,依诸位之见,这北伐,看来是困难重重咯?”</p>

    “末将惶恐,但困难确乃不争的事实,还望国府斟酌。”蔡正&#25991见顶头上司王睿已经表态,便立马跟进。</p>

    “那是自然,若总做等你们准备妥当,我这个组织部长,倒不如回乡种地罢了。”对于王睿和蔡正&#25991的软钉子,鲁赫只是淡淡一笑。随后,他招来身后的秘书,凑近耳边吩咐了几句,便又重新靠回椅背,把玩着那支周世驹赠送的钢笔。</p>

    秘书出门不到三分钟功夫,便捧着一沓&#25991件回到鲁赫身边,他将当头一份递给自己的上司之后,便按照座次将其分发给众人。</p>

    “鲁某早料到,诸位定会对国府战略产生怀疑与异议。”鲁赫方正的脸上透出丝丝狡黠,“因此便和党军几位将领,包括鞠大帅在内,商定了这样一个计划。大统领已审阅,王部长,你看看写得如何啊?”</p>

    将军们接过&#25991件,纷纷漫不经心地翻阅着。然而,随着纸张翻动的娑娑声杂乱地弥漫在宽敞的会议厅中,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为了惊讶甚至赞叹……</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