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北洋军枭

正文 是非成败善恶忠奸后人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东北抗联名将辈出,英魂忠烈,万古流芳,叛徒走狗,遗臭万年,读了多少遍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我也说不清楚了,翻阅过多少抗联史书我也不知道了,只有一点那就是抗联精神不死!我出生在哈尔滨,听爷爷讲哈尔滨市一曼街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曾经庄严陈列着三颗抗联将军的头颅,分别是: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他满脸冻疤,眼睛微睁,似乎在呼唤战友去战斗;第十军军长汪雅臣,他后脑勺被日本鬼子砸开,研究他的大脑;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1940年冬,在镜泊湖南湖头战斗中弹尽粮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剜去了双目,割去舌头,却背靠大松树,高昂着头颅,至死不屈,为国捐躯。本&#25991再向年轻的朋友们介绍他不平凡的一生。 陈翰章,1913年生于吉林省敦化县半截河屯一个农民之家。他9岁入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被免试招入县立敖东中学。1927年春天,陈翰章秉承小学恩师桑老师的旨意,为测试学识而参加全县招聘私塾教员的考试。参加考试者37人,陈翰章年纪最小,不足14岁。考试成绩揭晓,陈翰章名列第一,体育、操行成绩均为甲等。在敖东中学,他与进步教师志趣相投,阅读新书报,接受反帝爱国思想。在他主编的校刊《敖东》上,他发表过充满爱国激情的&#25991章。  中学毕业时,他原打算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人才。但是,他在毕业典礼会上,立下了另一个豪迈誓言:假如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陈翰章正在县民众教育馆当讲解员。他一面以民众教育馆为阵地宣传抗日救国,一面探寻武装抗日之路。有人劝他:“政府那么多军队都不抗日,撤退下去了,你能有什么办法呢?”他回答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和青年朋友一谈起抗日的事,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常说:“国破家何在?堂堂男子岂能甘做异族奴隶!”驻扎在延吉与敦化交界处哈尔巴岭的原东北军将领王德林,拒绝熙洽的调遣,举旗抗日,组建吉林救国军。共产党员周保中任救国军总部参议和前方司令部参谋长。救国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老百姓齐声叫好。1932年9月13日早晨,天下着蒙蒙细雨。陈翰章像往常进城一样,身穿干净的旧布杉,手拿着雨布,告别父亲、继母和妻子,投奔敦化城南太平山救国军去了。 陈翰章入伍的第三天,就参加了攻打敦化县城的战斗。1932年10月10日,救国军联合抗日山林队攻打宁安县城。陈翰章是救国军前方司令部秘书,在这次战斗中担任战地鼓动队队长,随着一支突击队去执行炸毁敌人军火库的任务。敌人用火力封锁正面路口,突击队冲到军火库附近就无法再前进了。突击队长中弹牺牲,队伍开始混乱不安。陈翰章没有指挥过战斗,自告奋勇挑起突击队长这副重担。他指挥一部分人从正面进攻吸引敌人,另一部分向敌人侧翼迂回,终于炸毁敌军火库,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随后,陈翰章又组织突击队和鼓动队到城内十字街心,掩护大部队撤退,直至救国军撤退完毕,他们才出城。经过这次战斗的考验,救国军中的中共特支部吸收陈翰章参加共产党。  1933年初,救国军首领王德林等退往关内,所部呈分散状态。 陈翰章于1934年6月转到宁安工农抗日义务队担任政治指导员。这支队伍后来发展为吉东抗日游击队,后又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任第五军军长,陈翰章任该军第二师师长兼师党委书记。1934年至1935年期间,陈翰章多次带领部队转战敦化、宁安一带,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5年,敦化日本宪兵队在半截河屯获得情报,得知陈翰章是个孝子;婚后没有子女,常烦闷不乐。于是逮捕了陈翰章的父亲陈海和妻子邹氏,进行危诱,说:陈翰章有才干,回来可以升官发财;不回来,全家人都别想活下去。陈海被逼无奈,于秋天带着儿媳去宁安找陈翰章,在镜泊湖南湖头屯范家大院,与儿子相见。 陈翰章见到亲人分外高兴。他知道父亲远道而来必有缘故,经耐心询问,父亲告知实情。陈翰章果断地说:“我抗日到底!即使日本鬼子把我全家都杀了,我也不回去。”他告诉父亲:回去后要设法对付那些侵略强盗,就说找不到儿子;等抗日胜利了,我再回去看望父母和乡亲。他劝妻子不要等他,可以择人另嫁。 陈海和邹氏回家后,日本宪兵队三天两头传讯、拷打陈海。陈海牢记儿子的话,不向敌人低头。不久,邹氏改嫁了。陈翰章得知这一切,泰然处之。 1936年春,陈翰章调到抗联二军,在第二师(后改称第五师)先后任参谋长、代理师长、师长,并兼任师党委书记。6月,第一军和第二军合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杨靖宇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中共南满省委,陈翰章被选为省委委员。1936年夏,日本政治浪人雄谷求见陈翰章。陈翰章在宁安唐头沟东山与雄谷见面。雄谷表面客气,内心险恶。他胡说抗联不能取得胜利,劝陈不如依靠日本帮助,建设“满洲国”,谋求社会进步,或者转到三江地区,“保存力量,等待时机”陈翰章立即戳穿他的伪善面具,滔滔不绝地历数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北、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陈翰章满怀信心地说:“中国人民将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并最后警告雄谷:不要替日本军国主义做鹰犬!下次再来劝降,杀无赦。 1939年夏天,陈翰章部队的十三团,在战斗中俘虏了一个叫李景&#25991的人。此人的哥哥李相&#25991是伪敦化县警务科的密探。李相&#25991为了救弟弟,要给十三团送粮食和服装等。该科首席指导官永田、伪吉林省警务厅警备科驻敦化治安工作班的福田、该警备科科长西濑户赖夫、伪敦化县副县长三岛笃,带着杨翻译,一同前往,借机劝降。其上司许诺他们如其成功,可得重赏。6月24日晨,利令智昏的西濑户秀夫等一行六人,驱车前往十三团活动地,即安图与敦化交界的牛心顶子,并在山外布置了日伪军。陈翰章于头一天晚上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岗哨一直放到山口外。劝降者一到山下,岗哨把“慰劳品”留下来,安排民夫休息、吃饭、让劝降者六人进山。在密林深处,预先埋伏好的抗联战士飞奔出来,扭住六人,搜出他们身上的枪支。然后,在事先布置好的山中场地上开审判大会。将四名日本侵略分子绑在四棵大树上,用刺刀刺死。周围几棵大树,剥掉一面树皮,露出青色白字的树干上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向日寇讨还血债!”“抗日到底,誓死不投降!”等标语。陈翰章对李相&#25991和杨翻译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今后不许再当汉奸,否则绝不轻饶。”随即让他们带着李景&#25991同民夫一起下山。陈翰章则集合部队从林海深处安全转移938年8月,陈翰章率领第二军五师在宁安横道河子与日军“讨伐队”激战,歼敌400余人。他乘胜追击直捣镜泊湖水电站工地日军守备队驻地。该守备队不战而逃。抗联焚烧了其营房和工程事务所,解放了服苦役的劳工,缴获一批粮食、被服、枪支弹药。 这一战,使日伪镜泊湖水电站工程被迫中途停工。陈翰章率部进军途中,还破坏了宁安至图们的铁路和宁安至敦化的公路,使敌人的运输一度陷于瘫痪。由于经常遭受陈翰章部队的袭击,日本镜泊学院兵营等工程也无法进行。 1939年秋,第三方面军正式成立,陈翰章任指挥。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第一路军副总指挥。8月下旬,陈翰章和魏拯民共同部署了沙河之战。这一仗的目标是消灭日伪军事重镇安图县(旧城)和明月沟驻扎的几百名日伪军。采取“攻城打援”之术,陈翰章指挥部队正面主攻大沙河集团部落,吸引明月沟和安图之敌来援。魏拯民指挥部队伏击阻击东北方向明月沟来援之敌。第三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指挥部队阻击东南方面安图来援之敌。几路互相配合作战,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部署。24日攻下大沙河,重创安图增援的日军。明月沟之敌没出动,魏拯民指挥部队主动袭击几个集团部落。次日,第三方面军集合兵力,伏击从安图出动的宫本“讨伐队”。宫本全队150名日军和20名伪军被全歼。大沙河一战,历时两天,消灭敌军500多名,缴获机枪7挺、步枪300支、掷弹筒及其他军用物资不计其数。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妄想一鼓作气全歼抗联一路军。形势极端严峻。陈翰章部队的战斗越来越频繁,困难也与日俱增。4月初,部队到敦化县牛心顶子密营准备换装,眼前的情景惨不忍睹。被服厂已成废墟,后勤女战士们被杀害,尸体被剁碎仍在萝卜窖里。其他密营也遭到破坏。军需储备损失严重,使部队的衣食供给面临危机。 陈翰章吞下眼泪,带着大家继续拼搏,用战斗解决军需,用战斗争取生存和胜利。杨靖宇是全军的榜样。陈翰章说:“战斗到死也要坚决地打击敌人,这才不愧是杨靖宇的同志。” 敌人向山林深入“围剿”抗联。一天,陈翰章部队被2000多日伪军保卫在一座山里,30多位同志伤亡,陈翰章的大腿被子弹射穿。他简单包扎一下伤口,指挥部队硬是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到敦化县沙河沿二龙江密营后,陈翰章的伤口已化脓腿肿的很粗。军医拿出仅有的小半瓶药膏,想给他敷上。他拒绝说:“我的伤不重,还是给别的伤员敷上吧!”他自己动手用筷子把一条清洁白布捅进伤口,又从伤口的另一端拉出来,来回拉动,把脓血清理出来,让医生用热水冲洗干净伤口,包扎好,果然,他的腿伤渐渐愈合。 从5月到9月每月至少作战一次,多则三次,连休整的时间也没有。秋天,敌人调集吉林、牡丹江等地兵力围追陈翰章部队。敌众我寡,有人建议向东转移,保存实力。陈翰章认为“无上级命令,东撤后日寇又将加重对其他游击区的压力”,他未采纳这类建议,仍坚持原作战区域的抗日游击战争。严冬到来,许多干部战士没穿上棉衣,陈翰章只穿一身缴获的日军呢军装,脚上穿一双胶鞋,脚冻得红肿着。敌人又紧缩包围圈,企图把抗联第三方面军一举消灭。第三方面军党委遂决定让主力100余人向三江省方向突围。陈翰章率领60余人的小支队,留在镜泊湖地区牵制敌人。 11月末12月初,陈翰章的小支队几经血战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敌人还围追不舍。 6日夜,陈翰章带领小支队从镜泊学院出发,过尖子山,顺着鹰膀子山向镜泊湖东南方的小弯弯沟前进。小弯弯沟有一座密营,里面贮藏着粮食。山的东北角下有一村庄,叫弯沟村(今属黑龙江省宁安县),村中住着伪警察大队和日军“讨伐队”。陈翰章率队走到山北坡时,一个战士逃跑,进村后被敌人逮捕,供出了陈翰章的行踪。8日晨,寒风凛冽,乌云满天。陈翰章和战友们在小弯弯沟老密营外的地窖棚歇脚,叛徒领着敌“讨伐队”包围过来。 陈翰章把他的战友们集合起来,他从排头走到排尾,严肃地看看每一张熟悉的面孔,然后镇定地鼓励大家准备和敌人做决死战斗。这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不是一比十,而是一比一百。激战持续了两个小时之久。  远处传来一个刺耳的声音:“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和他的战友用怒斥和子弹回答敌人。阵地上留下几十具敌人的尸体。 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陈翰章试图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可惜,枪里没有子弹了。这时,一个日军小队长抹上来,残暴地用短刀在他冻脸上割来割去,他的脸被割得零碎了;他大骂敌人,丧心病狂的敌人用刀割了他的舌头,他满嘴流血仍怒视着敌人,敌人又挖去了他的眼睛,他仍昂然不动,最后敌人终将他的头颅割下。日军小队长将他的尸体吊挂到树上,拎着他的头颅回去邀功去了。 光复后,人民政府在长春敌伪机关找到了陈翰章的头颅,隆重地迎进东北烈士馆。他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与日月争辉!今年的清明节,我来到了哈尔滨烈士陵园,见到了陈翰章将军的遗首,由于扫墓的人太多,我见到了将军的最后一程,今年4月13日,将军诞辰百年之际,将军终于身首可以合葬了,将军的遗首回归了故里。我在烈士陵园见到了另一个人头,那是铁血将军汪亚臣将军的遗首,我怀着对烈士敬仰之情,临距离的跟将军遗首做了一次接触,我送给将军一束花,我哭了的吟诵了自己为将军所作的诗:“七律悼汪亚臣将军:国家危难挺身出,义旗高举在北满。报号双龙为抗日,赤胆忠心耀千秋!五常血染英雄地,英魂常在万山中!清明祭扫思先烈,万古流芳后世传!”汪亚臣,1911年出生,号双龙,曾用名王景龙,山东省蓬莱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幼年随家到东北,15岁当伐木工人。1929年春在东北军中当兵。“九·一八”事变后吉林沦陷,汪亚臣携枪带上10几个爱国的士兵回五常县东南部山区,举旗抗日,称为“双龙队”,在五常县南山一带与日伪军进行斗争。1933年春,汪亚臣率领的“双龙队”参加了宋德林领导的反日山林队,任第4支队支队长。他带领第4支队连续攻打了金马川、向阳山、沙河子、山河屯、冲河等据点,缴获了许多军用物资,壮大了队伍。1934春,联合当地抗日武装成立“反满抗日救国军”被选为司令。转战五常、舒兰和榆树等县交界地带,经常在哈拉河子、寒葱河、冲河、山河屯等地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尔后主动率部找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并与之共同作战,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36年初,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任军长。9月,第8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任军长,全军发展到十个团。他指挥所部转战于五常、舒兰地区,取得珠琦口、桦皮厂等战斗胜利,建立了以九十五顶子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年夏,东北抗联第2路军派遣第4、第5军主力部队由宝清、勃利一带向老爷岭西部舒兰、五常地区进行西征。汪亚臣主动率部接应抗联第2路军西征部队,进行了冲河、沙河子等战斗。1939年9月,汪亚臣率部攻入拉滨铁路沿线的重镇山河屯。尔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率部坚持战斗。1941年1月12日,日伪军300多人向抗联第10军军部所在地五常县尖山子密营发动攻击。1月29日,日伪军分3路向河边附近的东山、西山进攻,并占领了东、西山地区。这时,汪亚臣一面阻击日伪军,一面命令部队抢占东山,迅速突围。当部队抢占东山时,遭到日伪军的射击。汪亚臣连中数弹,他的左臂、胸、腿部均受重伤,滑下山坡。此时日伪军将他团团围住,在抬往蛤拉河子途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汪亚臣做过工又当过兵,在国破家亡危难之际,毅然举旗抗日,主动寻找抗联部队,积极要求共产党领导。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加坚定抗日决心,独自率部在五常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不畏敌人“讨伐”,不受政治诱降,在异常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十年,直到为抗日流尽最后一滴血,充分显示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实令后人敬佩。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汪亚臣劝告土匪头子保胜停止劫掠、举旗抗日。保胜祜恶不悛,继续抢劫百姓。汪亚臣无奈之下,联合手下有正义感的弟兄,铲除了保胜,在弟兄共同推举之下,汪亚臣成为“双龙”队队长。1933年,汪亚臣感到依靠自己的队伍抗日毕竟势单力薄,于是率领双龙队投靠了宋德林领导的反日山林队,活动于五常县拉林河流域各地。宋德林将双龙队改编为第四支队,汪亚臣任支队长。在不长的时间里,汪亚臣配合宋德林攻打了金马川,向阳山等多处敌人据点、缴获了许多军事物资,队伍也迅速壮大,到1933年底,汪亚臣所率的第四支队已发展到200余人。1935年,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对于汪亚臣部的抗日活动了解颇详,决定将汪亚臣的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第八军。同年,汪亚臣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汪亚臣率领队伍来到五常县北部同三军三师主力汇合后,在尖山子同珠河县负责人会晤。将队伍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汪亚臣被任命为军长、侯启刚任政治部主任、王维宇任参谋长。同年夏,汪亚臣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主力来到五常县桦皮场,待悉日伪“讨伐队”1000余人在这里活动。汪亚臣认为是一个歼敌的良机,决定消灭这股敌人。战斗打响后,激战两天两夜,重创敌军,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战后,中共珠河、汤原两个中心县委和三军、六军党委在汤旺河沟里帽儿山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汪亚臣第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亚臣仍任军长,张忠喜任副军长,原参谋长王维宇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发展到19个团,共1000余人。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配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英勇作战,给予日军严重打击。同年秋,汪亚臣率部来到西关街。离小街不远有处小土山。日伪军500余人出西关街。汪亚臣命200余名战士上了小土山,命令其余部队在山脚下没伏。日军发现抗日武装,匆匆直奔小土山,妄图抢占制高点。被山脚下埋伏的战士从两侧夹击,抗联战士从小土山俯冲下山,日伪军三面受敌,立刻溃不成军,狼狈逃窜。不到半小时,战斗结束,共打死打伤敌军300余人,缴获步枪300多支、子弹60多箱、小炮一门、机枪7挺。汪亚臣是一位传奇式的抗日将领。他经常化装成伪军,打击日伪军,还有一次,感动得伪军团长送给抗联大量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严酷的阶段。日军对抗联十军除更加疯狂地进行军事“围剿”外,又加强了特务活动。敌人还封锁山道,以隔断群众与抗联十军的联系,妄图饿死、冻死汪亚臣等抗联十军将士。1941年1月,由于日伪特务王永贵及汉奸告密,日酋率日伪军300余人,来到抗联十军驻地。汪亚臣鉴于敌众我寡,决定转移。人员虽安全撤出,但给养却被敌军焚毁。除夕夜,汪亚臣派战士护送18名送粮老乡回家过年,不幸被汉奸发现,报告了日军守备队。经过28、29日两天的战斗,1941年1月29日,于五常县石头亮子河畔,汪亚臣被敌军团团围住。汪亚臣毫无惧色,激战中身负重伤被俘,在去贾家沟途中光荣殉国。将军牺牲后,日寇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五常县最繁华的十字街西北角一商店门前电线杆子上。旁边立着一个醒目的木板,上写:“匪首双龙”。而被“示众”3天。如今五常市已将这条路命名为“亚臣路”。而将军牺牲的沙河镇蛤蜊河子村则被命名为“双龙村”。之后把将军的遗首泡在防腐药水里打算送往新京请赏,后因故搁置,就把将军遗首埋在伪署大院西南的监狱墙根下。1946年五常解放。1948年已被五常县人民政府接收的伪公署监狱南墙出现裂缝,需要重新修葺。工人们掀开地板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玻璃箱,掀开一看,竟是一颗肤色微红的人头,头发、眉毛和牙齿完好无损。五常县政府当即采取措施,将其妥善保管起来。1949年4月,五常县政府派专人护送装有遗首的玻璃箱到哈尔滨市的松江省政府,抗联老首长冯仲云一眼便认出这是汪亚臣烈士。1954年,经中央内务部和&#25991化部批准,哈尔滨市政府在哈尔滨烈士陵园修建陈翰章、汪亚臣烈士墓。1955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暨各界人民沉痛公祭汪亚臣将军,公祭祭&#25991中写道“在抗日战争中将军十年如一日,英勇地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自己的生命。将军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气概,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英雄的事迹永垂不朽!”最后我以一首赞陈翰章将军的诗来赞扬牺牲了的先烈,以表达我的敬意,七律悼陈翰章将军:“国家危难挺身出,弃笔投戎救危亡。风霜雪雨意志坚!男儿只在马革还。血染镜泊英雄恨?抛头只为山河复。欲问忠骨何处寻?青山处处有陵园。”附录:抗联将领结局:  牺牲的东北抗联将领:</p>

    1936年</p>

    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吉林省抚松县</p>

    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吉林省蒙江县</p>

    夏云杰,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黑龙江省汤原县</p>

    1937年</p>

    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吉林省蒙江县</p>

    陈荣久,第七军军长,1937年3月5日,黑龙江省饶河县</p>

    1938年</p>

    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黑龙江省桦川县</p>

    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黑龙江省勃利县</p>

    李延平,第四军军长,1938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五常县</p>

    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黑龙江省五常县</p>

    1939年</p>

    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黑龙江省穆棱县</p>

    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1939年8月24日,吉林省安图县</p>

    1940年</p>

    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蒙江县</p>

    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4月8日,吉林省蒙江县</p>

    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1940年5月21日,黑龙江省饶河县</p>

    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1940年7月20日,黑龙江省德都县</p>

    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1940年12月1日,内蒙古阿荣镇</p>

    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8日,吉林省宁安县</p>

    1941年</p>

    汪雅臣,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p>

    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p>

    魏拯民,第一路军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吉林省桦甸县</p>

    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1941年9月20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p>

    1942年</p>

    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黑龙江省鹤岗</p>

    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8月3日,黑龙江省庆城</p>

    叛变投敌的将领:</p>

    朱镇,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独立师师长,1934年率部投日。</p>

    罗英,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率部投日。</p>

    兰志渊,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2师师长,1937年1月率部投日。</p>

    于九江,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七师长投敌</p>

    胡国臣,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需部长,1937年12月21日率部投日。</p>

    安光勋,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参谋长,1938年2月13日率部投日。</p>

    高世魁,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0师师长,1938年4月率部投日。</p>

    秦秀全,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1师师长,1938年5月率部投日。</p>

    王振祥,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2师师长,1938年5月率部投日。</p>

    陈云升,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4师师长,1938年夏率部投日。</p>

    赵庆珍,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6师师长,1938年6月率部投日。</p>

    程斌,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1师师长,1938年6月29日率部集体投日。</p>

    宋一夫,吉东省委书记兼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7月伙同二师一团副官携公款逃跑,后被捕叛变(宋于1946年被哈尔滨人民政府判处死刑)</p>

    王子孚,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3师师长,1938年8月在杀害政治部主任刘曙华后投日。</p>

    曲成山,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1师师长,1938年9月率部投日。</p>

    董宪章,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5师师长,1938年9月率部投日。</p>

    韩铁汉,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2师参谋长,1938年10月与副官李英臣杀害政保师师长常有钧后投日。</p>

    关&#25991吉,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2师师长,1938年冬率部投日。</p>

    洪喜波,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参谋长,1938年11月率部投日。</p>

    郭成,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1师师长,1938年12月被俘后投日。</p>

    关书范,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1师师长,1939年1月在投日前被发现。</p>

    滕松柏,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副军长,1939年归顺关东军当了汉奸。</p>

    李华堂,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军长,1939年2月李华堂承认失败率部投降了。</p>

    谢&#25991东,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军长,1939年3月19日在抗战处于艰苦逆境时率部投降了日军。</p>

    郑鲁岩,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部宣传科长、七军政治部主任,1939年10月被俘后投日。</p>

    全光,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需处长,率部投日。</p>

    齐云禄,东北抗日联军第10军副军长,投日后被处死。</p>

    白云峰,东北抗日联军第11军参谋长,率部投日。</p>

    尹夏泰,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1方面军参谋长,率部投日。</p>

    林宇城,东北抗日联军师长,率部投日。</p>

    吕歧山,东北抗日联军师长,率部投日。</p>

    王风林,七军一师二团团长叛变。</p>

    高世魁,三军十师师长</p>

    1938.4,叛变。</p>

    王振祥,九军二师师长及团长李春林、张德金 1938.5,先后叛变。</p>

    赵庆珍,八军六师师长率部投敌。</p>

    杨子歧,十一军一旅政治部主任被捕叛变。</p>

    宫显庭,五军三师师长、四师九团团长丛海山1938. 11,率部脱逃。</p>

    傅世江,三军四师四团团长1938.7,率二十余人叛逃。</p>

    洪喜波,九军参谋长叛变。</p>

    郭成,九军一师师长1938. 12,被俘叛变。</p>

    丁守龙,抗联一路军警卫旅一团参谋1940.01.21,叛变。丁的叛变,使身处险境的杨靖宇将军暴露了行踪和兵力,陷入了更为险恶的境地。</p>

    张秀凤,抗联一路军警卫旅特卫排长1940.2.1,叛变。张的叛变,进一步把杨靖宇将军逼近死亡。</p>

    朴德范</p>

    抗联一路军警卫旅旅长[size=+0]1940年4月29日,在汪清天桥岭被俘叛变。</p>

    活到抗战胜利后的将领:</p>

    周保中、李兆麟、韩光、55年授衔的王明贵少将、王效明少将、李荆璞少将、彭施鲁少将、于保合等人。</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