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障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华岩川与数十名骑士的牺牲,换来了全团重组防线的时间。面对蜂拥而来的扎马骑兵,这些装备长枪的龙骑兵显然更适合下马防御。他们借助隘口和火炮的掩护,居高临下地组织起刺刀方阵,没有重甲烈马,又不善远射的科尔齐骑士奈何不得这种坚固的步炮协同防御,死伤惨重却无法越过雷池半步。</p>

    “回去告诉布将军,扎马人一诺千金,就算粉身碎骨,也会在日落之前拿下凌霄涧!”冒着不断爆炸的炮弹,丹洛固执地驱赶着布泽林派来的军令参谋。</p>

    “大汗!布将军说,事已至此,他不愿看到贵部勇士白白牺牲,特托末将送来一封书信!”参谋见状,赶忙拉住丹洛,同时从公&#25991包里麻利地掏出一个蜡封的信笺塞给这位可汗。</p>

    丹洛将信将疑,但看到封泥上凤凰纹饰的统一党印记,心知来头不小。顾不得呼啸而过的炮弹,他赶忙打开信封,粗略一看,竟大惊失色。</p>

    “传令各千户,速速退兵!”丹洛将信丢给参谋,大吼一声便策马离开了凌霄涧。</p>

    一阵低沉急促的连环号响起,杀红了眼,一心想踏平共和军炮阵的科尔齐部骑士虽然极不情愿,但慑于严厉的族规,不得不含恨退却。就这样,作为联盟先锋军的扎马骑士,放弃了突袭带来的绝佳时机,避免了己方惨重的伤亡,也给了共和军喘息之机。</p>

    “不可大意,敌军知道骑兵攻坚不易,可能是在等待步兵和炮兵。”祖皓放下望远镜,对身边满脸歉意的守备司令说道,“他们应该是晓得永泰人在逼近潭渊,所以干脆放慢脚步,等我军走出山谷再尾追而来。”</p>

    “那,那末将先带队伍回芦安城,整顿防守,准备粮弹,以备我军在城下阻击皇党?”自知理亏的高兴和脸上仍旧带着东境人的狡黠,“末将誓与芦安共存亡!”</p>

    “你早些回去也好,我少小离家,不大晓得地方上的情况,就多仰仗将军咯。”祖皓知道,以芦东军纪律涣散、贪生怕死的本性,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根本无法将其作为依靠。相反,如果不尽快赶走,反而会影响到后续的部署。</p>

    “要得,要得,我这就去整顿兵马!”高兴和见祖皓没有责怪自己,赶忙捣蒜般鞠躬,然后立刻跳上马一溜烟离开了共和军阵地。</p>

    祖皓没有心情去理会这个只知自保的军阀,因为在他的身上,有太多需要背负的责任,也有太多需要应付的危局。现在,虽然眼前的威胁已经缓解,但主动撤退的敌人随时都可能发起更为猛烈的反击;而在自己的后方,数万永泰士兵正在不顾一切地攻向潭渊城,企图获取三清运动后囤积在那里的巨额财富。而无论哪一边,自己拥有的本钱都是极为有限的:阻击联盟正规军和扎马人的兵力,绝不能超过一个师6000人,再加上不甚可靠的芦东地方军,也不过15000之数;剩余的兵力,刨去驻防潭渊城的一个混成旅4000人马,自己可机动的兵力只剩下一万人左右。即使对方只是三万半职业的民军,数倍于己的规模和联盟全套更换的新式枪炮,也使得正面会战胜算极低。</p>

    汉国公的援军不知到了哪里?祖皓开始暗暗后悔当初的自信。如果从潭渊出发时就派人求援,而非听得永泰人在西门关登陆再匆忙应付,当下的局面恐怕要好出许多来。更为要命的是,汉国公虽然回信说会集结贵族骑士前来增援,但以其几千上万人的规模,目前从共和国进入东境的唯一途径就只剩下水路,如此一来,自己必须以有限的兵力,拖延至少一周的时间。可是,根据内线送来的情报,永泰军所拥有的火炮,已经达到了联盟标准步兵军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如果自己拿不出什么破敌妙计,潭渊很可能在援军到来前遭到洗劫和破坏!</p>

    “将军!最新军报!”心烦意乱之际,军令参谋不合时宜地打断了祖皓的思路。</p>

    年轻的将军心知暂且无计可施,便干脆放空了脑子。他懒洋洋地接过&#25991件,漫不经心地拆开阅读。然而,不到半分钟的功夫,祖皓疲倦的脸上,却如同发了水的干香菇一般,迅速焕发出活力与光彩。</p>

    “快!你去问问,接防的步兵什么时候赶到!”祖皓赶忙叫住军令参谋。</p>

    “回将军,涂将军的一个混成旅将在两小时后到达。”参谋被弄得有些不明就里。</p>

    “很好!传令下去,炮兵留下配合阻击,你告诉老涂,照原计划行事即可,龙骑兵团尚能作战的,原地休息两小时,换防后立刻赶到军部驻地!”祖皓在兴奋之中接连不断地发出指令,所幸参谋受过严格训练,能够快速记下所有内容。否则,以如此快的语速,很少人能够听出,反败为胜的时机,已经悄然来临……</p>

    夜深人静,永泰军阵地上的硝烟渐渐飘散,远处被炮弹炸得伤痕累累的城墙上,一支支孤独的火把在夏夜的凉风中无助地摇曳。许卫平率部在西门关登陆后,便催促所部昼夜兼程向潭渊杀来。此时,这座东境总督的治所,除了金库里堆积如山的金银财货外,只有薄颍昌率领的一个混成旅以及张仁怀留下的几个警察支队。不足七千的守军和富可敌国的库存,成了深海孤舟上渔夫放下的诱入香饵,钓得永泰军这条大鱼急不可耐地浮出水面。</p>

    不过,即使拥有数倍的优势,即便全军在出征前便换装了联盟制式的火枪大炮,许卫平在近乎空虚的潭渊城下,还是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便是潭渊坚固高厚的城墙。潭渊始建自徐氏王朝立国之初,为地方王公都旻才的居城。这位被徐翳册封为东境守护领一品衔的公爵是不折不扣的东境霸主,整个东境大大小小130多诸侯皆对其俯首帖耳。原因无他,都是出自对于都大公强兵坚城的恐惧。由于都氏先祖占据着东境最为富庶的内江平原,其居城又在无险可守之处,为求自保,先祖们便利用属地丰厚的物产大量购买石料粘土,同时重金聘请各地能工巧匠为其筑城。历经数代百年,都氏终于在这块“腹有深潭,背有天渊(瀑布)”的风水宝地建起了一座由条石和青砖构成的宏伟城市——潭渊。不过,仿佛过度近神易遭神妒一般,这样的宝地与坚城并未使都家的霸业得到延续和壮大,恰恰相反,在一次家族内乱中,都氏一族被其长子都俊青之妻钱千伊一族在家宴中杀害,钱氏私兵也与都氏内应勾结,打开潭渊城门放那些历来对都氏暴政敢怒不敢言的贵族们率兵攻入。虽然钱千伊此举,只是为了排除质疑自己掌控的都家宗族,却没想到也给都氏以及一众东境贵族引来了灭顶之灾。在贵族们为了争夺霸权厮杀正酣之际,名义上的宗主国东夏帝国突然以“维稳戡乱”之名,派遣二十万大军攻入东境,将交战双方一网打尽。</p>

    不过,鉴于当地根深蒂固的宗族势力,帝国也只是选择了任命总督与贵族联盟共治东境的策略。在战乱中遭到严重破坏,十室九空的潭渊城和内江平原,也被帝国从西部狭乡中迁来的移民所充实,城市也作为总督治所得到重建。至此,新内江人开始融入了当地风俗,东境也因此一乱以及距离帝都遥远而过上了不问外事的生活,直到另一位伟大人物在那里诞生,东境才又渐渐引起了东夏人的关注。这个人,便是力克北方强邦诺伦,挽救帝国于分崩离析的祖曼皇后。</p>

    不过,这位帝国曾经的实际统治者仍旧延续了历代对于东境的治理方式,这块帝国最大的总督区也如同潭渊城那百年不变的高大石墙一样,虽然历经沧桑,却故人依旧。</p>

    回到许卫平这边,读书不多的他自然没有也不愿了解眼前这些石板砖块的来历,他所希望的,只是怎样早日让自己的人马登上这横亘在自己与巨额财富之间最后的障碍,或是干脆将它轰开一个巨大的豁口。否则,以这两天围攻的伤亡和弹药消耗,或许不用共和军回援,他手上这两万多同乡的鲜血,就会在这厚壁坚城下流逝干净。</p>

    “我说梁将军啊,你们带来的工兵队,有没有想出什么办法帮我们攻破城墙呢?”此时,许卫平不得不拉下脸皮来求曾经被自己甩出几十里地的梁广,“既已合并,我们就是一家,就是同袍是战友,你又怎能坐视我军伤亡呢?”</p>

    “职责所在,末将当然不敢推辞,”梁广摸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他懒得提及几天前希望许卫平接济些粮草时,后者那副似乎被占了许多便宜的嘴脸,而是悠然自得地说道,“只不过,这城墙我们粗粗勘察过,地基打得极深,外层又都是高厚的石板,要想钻开几个地洞安放炸药,恐怕不易。”</p>

    “老子不管你易还是不易,反正要是明天还没法突破,你就要承担一切责任!”许卫平知道自己争不过这个大自己一轮的老将,于是甩下狠话转头就走。</p>

    梁广既不惶恐,也不理会,他取出烟斗,缓缓点上,轻松惬意地吸上一口,云雾缭绕中,他转向身后,看着远方与黑夜融为一体的山脉,心中暗自思忖:“也该来了吧?”</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