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

正文 第12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519:09:29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图片,限5个链接

    (2)

    其实见不惯领导的除了陶谦,还有一位猛人——董卓,经常不拿领导当干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从不注意文明礼貌。

    被手下人小觑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张温却毫无办法,因为他指挥得糟糕,部队老打败仗,自己自然硬气不起来。对于手下人的叽叽喳喳,他只好虚怀若谷、一一笑纳了。

    问题是领导都让步了,某些同志还不识趣。

    某些同志专指陶谦,是个二杆子,在班师后的大庭广众场合,张温要他行酒,借酒撒酒疯,故意揭领导的伤疤来恶心大家。

    哪壶不开提哪壶,请注意你的素质!

    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是病猫啊。毕竟是军队的领导,要收拾个把不知天高地厚的刺头易如反掌,脸色胀得像猪肝一样的张温随后在皇帝面前“美言”了他几句,打发他去边疆手拿大刀长矛为祖国站岗放哨(徙谦于边)。

    气氛十分紧张,这时旁边有和事佬赶紧说话了,陶谦同志平时还是有点本事的,您老和他计较个啥,把他当酒疯子看待得了。

    张温一想也是,派人追回陶谦。

    陶谦回来后,别人告诉他,你随随便便出口伤人,侮辱国家领导人(三公),情节是严重的,性质是恶劣,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不良影响。现在领导大人大量,网开一面,你还不赶快给领导道个歉。要不是领导大发慈悲,你只有啃黄沙喝西北风的命。

    陶谦当时很乖,好,我听你的。

    那人又去见张温说,经过我们耐心的说服教育,现在陶谦已经提高了认识,深刻反省,他准备上门负荆请罪,您可一定要见接见他。

    后来张温果然在宫门外见到了陶谦。

    正当他准备洗耳恭听陶谦同志的发自肺腑的忏悔时,陶谦同志却大大咧咧的,不但脸上毫无悔意,反而把脖子一扬,于是领导听到这么一番真情告白:“我自己知道去感谢政府,怎么会感谢你呢(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

    换句话说就是我能有今天,关你屁事!

    呵呵,真是二杆子啊,翻脸就不认人,张温被弄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但他这回却不生气,只是自我解嘲地说一句:“恭祖(陶谦字恭祖)痴病尚未除邪?”之后反而主动把他拉到一边喝酒,加深感情联络。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冬十月,徐州、青州的黄巾军死灰复燃,而且规模更大,闹腾得更厉害,其他人没辙,朝廷委任陶谦为徐州刺史,去收拾残局。

    陶谦这个人还是有点水平的,他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东海的泰山人藏霸,及其同乡孙观等为将,很快就把这些农民军赶出了徐州。前面说过这些人的光荣历史,屡战屡败,最后成为曹操手下的青州军。

    当然,陶谦绝对想不到,被他赶跑的这些人还会打回来的,而且是以还乡团的名义。

    陶谦接下来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治理好这块饱经战火的土地。

    然而徐州经过战乱,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已经凋敝不堪。

    怎么办?

    这可是最考手艺的事情,闹不好,手下的老百姓再次揭竿起义也不是梦。

    要说陶谦这人真是治世能臣,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屯田。

    在许多三国书籍中,人们对曹操同志屯田的事迹往往津津乐道,殊不知,三国时代,第一个想到通过屯田解决粮荒的人却是陶谦,比起目光长远的曹孟德,他屯田比后者整整要早6年!只不过,成王败寇,他的功绩反而被人忽略了。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陶谦表下邳人陈登为典农校尉(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所谓的表,就是上表推荐,皇帝任命,汉灵帝挂掉以后,小皇帝也不大管用了,上表推荐就变成了走过场,其实就是自己任命。

    陶谦知道自己虽然贵为徐州刺史,但初来乍到,人地两生,要想立足,必须先和当地人搞好关系,尤其是当地的实力派、以及社会名流,如果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你就是光杆司令,如果能争取他们的支持,工作就好开展了。

    事实说明,陶谦的眼光是很准的。

    陈登,字元龙,下邳(治今江苏邳州)人。他性格桀骜不驯,二十五岁时,就开始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人年轻,但却干劲十足,作为农垦司令,他竟然能亲自到田间地头考察土壤状况,发展农业,最后的结果是“秔稻丰积”,百姓安居乐业。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