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国士对国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连串犀利的询问,让唐铭弈有些始料未及,听得出来,此人不但对天下大势甚至西洋各国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更具有缜密的思维和理智的考虑。更为紧要的是他的第四问,前三问或许只是高谈阔论,而第四问却直接触及唐铭弈谋划的核心。如果不认真对待,很可能会功亏一篑。</p>

    “请问先生,铭弈是等先生提完所有问题再行回答,还是先与先生辩论?”唐铭弈知道,那人在提出最关键问题的时候突然停顿,其实无意中给了自己一个台阶,只要在前三个问题上不断展开,或许旁观者都会忘记还有第四个问题存在,而当提问者不得不再次拿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许宴会早已圆满结束了。</p>

    “恕在下冒昧,其余问题,可容日后慢慢讨论,而这第四个问题,或许才是当下要务。”那人似乎没有放过唐铭弈的打算,“此一疑问若是无法释然,恐前面所有,都将成为笑谈。这第四点,具体说来,鄙人以为有几处不妥,其一,单以兵事论之,各国兵力虽众,却都是佣兵旧军,后勤供给,组织协同,军心战意,皆不可与帝国新军同日而语。涌川一战,帝国七万人马,可在不到一周之内秘密行进数百公里,试问谁家军队可与之比肩?蛇墟之战,帝国大军攻守自如,普军尚且不能战胜,诸位可有信心超越?其二,皇党的确处于四战之地,但四战不仅意味着四面受敌,更意味着可以四面出击,帝国海军,东土第一,如若皇党控制运河,乘船机动,则休说战场之上,就连各国后方,恐怕都难以安宁;其三,北方长期实行军政,高压之下,民众未必会如诸位所想揭竿而起,更何况,唐铭铮为防叛乱,借助东远公司对民众实施全面管理,法律规章严密详细,奖惩分明,民众安于现状,若是各国悍然出兵,民众非但不会箪食壶浆,反倒可能群起反抗;相反,只要唐敏宁一声令下,举国之力,可战可工,任其差遣;其四,各国内部,绝非铁板一块,纵横游说,唐公做得,你的侄女更是做得。诸位莫要忘记,皇党不但有更为雄厚的财力,还有遍布东土甚至西洋的间谍网络,若是估计不错,唐公离开紫苑之时,那台庞大机器也早已开始运转了。”</p>

    照国有此等国士,实在令人刮目相看。唐铭弈赞叹之余,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上述问题,自己并非没有考虑,但听得此人一番言论,方才发现,对于围攻保皇党,竟有这么多不可忽视的困难需要解决!而一直以来,自己所想,全是国力对比,战略布局,却未曾有此等锐利独到的视角。原以为用兵打仗,战力对比不过是数量、兵器、兵员素质的综合,未曾想组织、机动、士气等等无法量化的因素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更不曾想到,认真考究,除了皇党控区之外,整个东夏大陆竟没有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几乎等同于蒸汽机和马车的差距,其强大的生产、管理和动员能力,都不是其他制度所能比拟的。因为其他制度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了应对“人”之上,使得整个体制中相当大一部分的能量,都消耗在这种无效的空转之中。而反观法治国家,一旦法律确立,便无任何情面可言,官员不敢恣意妄为,民众不得挟私犯禁,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如此体制,除非好逸恶劳、放纵妄为之徒,无人不是安居乐业。此等强权,即便是号称人人平等,自由至上的共和国,都不敢妄言取而代之,更何况半新半旧的各国?</p>

    “那依先生之见,各国应该如何是好啊?”唐铭弈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促成合纵,至于讨论何谓人间正道,还是留给学者们慢慢争论吧。因此面对此人质疑,最好的办法是将皮球原封不动地踢回去,而后顾左右而言他。只要朝野舆论仍旧倾向于自己,一两个人的异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p>

    “当下,最要紧的是整军备战。因为各国军队调动集结均较皇党缓慢,若不尽早动员,空为对手所乘!”那人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但不为进攻,而为防御。论攻城略地,各国均不如皇党;但若论守土保家,我有地主之利,国人又与我亲近,守住要点,迫使对手无功而返当是不难。只是还需劳烦潞、岐两国出兵援助,毕竟唇亡齿寒,照国诺国不保,则东夏无安全之地!保国同时,当力行变法,国内各派抛弃争论,齐心合力建立法制,一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则但有争论,便在制度内解决,避免国家机器空转。待法制稳固,国家富强,则皇党无任何优势可言,到那时再合兵攻之,或是施加压力促其变化,都是轻而易举。此外,为应对东远公司威胁,各国对经济特别金融,切不可放任自流,必须尽快建立现代银行体系,增强国家统筹资源能力,增加国府税收比例,强化中央分配,如此不但可以抵御公司经济渗透,更可为变法积攒物力。”</p>

    “这……国相大人,为何又容许这厮在大雅之堂散布此等狂言!”汪宇听罢,首先跳起骂道。</p>

    “你这个专制余孽,当今崇尚自由、平等、博爱,还是赶快滚出照国吧!”何朗也跟着附和。</p>

    “滚出去!”“你这么喜欢保皇党,边境没有围墙,干嘛不跑过去!”众士子也纷纷起哄,场面之混乱让照国公和杨子钊左右为难。</p>

    “也罢!”那人看起来已经习惯了这种被群起而攻的场面,“你们这些教条主义者,还喜欢说别人是圣奴隶,看来也不过是看不懂字却在那里呱呱乱叫的鹦鹉而已……”说罢便转头离去。</p>

    “实在抱歉,搅了殿下的雅兴。”看着闹剧一般的场景,杨子钊不住向唐铭弈道歉。</p>

    “这人倒是有点意思,贵国有如此国士,何愁大事不成?”唐铭弈叹了一口气。</p>

    “咳,一言难尽啊!”国相略微遗憾地说道。</p>

    “哦,殿下说的是辛苛吧?”夜晚的馆驿中,完成使命归来的诸葛琳听完唐铭弈的描述如此说道。</p>

    “怎么?他很出名?无论照国官场或是士子中,寡人都未曾听过有这等奇人存在啊!”唐铭弈突然眼角一颤。</p>

    “说是嘛,也是,说不是嘛,也不算是……”姑娘的大眼珠如阴阳鱼般旋转着,“他是个落魄秀才,原本在乡下教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乌林的朋友谈论天下大势,朋友觉得此人观点新颖,便邀他去乌林讲学。最初的时候确实小有名气啦,不过后来因为反驳洋务派泰斗合著的大作《离河》而被后者群起攻之,到后来竟没人敢请,没人敢用,最后还是时任上大夫的杨子钊欣赏其才能,将他留在学宫中,给了个不重要的位置。”</p>

    诸葛琳所说的《离河》,实际上是几名留洋或曾去西洋游学的名士写成的一部观点论著集。书中借游览照国大河山川的经历,对当下国人甚至东夏&#25991化进行猛烈抨击,认为东夏人自私、傲慢,&#25991化功利、保守,唯一的出路,便是全盘西化,接受西洋思想、&#25991明甚至生活习惯。而辛苛则从现代政治、&#25991化及国家战略出发,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逐一批驳。他认为,东夏&#25991化及思想虽有不合时宜之处,但改进革新应当因地制宜,而非生搬硬套,此外,对于本土&#25991化中的精髓,如勤劳、团结、实用等特质,非但不应放弃,更应当发扬光大。最后,他还警告读者:洋人对我东土&#25991明,所持态度与对那些被他们征服甚至灭亡土著&#25991明无任何差别,即之会把玩,而绝不会借鉴和容忍,因此,所谓全盘西化,最终只能是一厢情愿。只有东方真正富强,西洋列强才会对东夏人刮目相看。如此大唱反调,难以反驳的洋务派自然大为光火,于是便四处活动,阻止辛苛讲演及宣传新书,甚至对国府、大学和学宫施加压力,绝不可重用此人。</p>

    “唉,照国有此无双国士却束之高阁,难怪会弊乱丛生。”唐铭弈听罢,心中不胜唏嘘,“对了,今日所托之事,琳儿办得如何?”</p>

    诸葛琳神色颇为得意地说道:“托殿下鸿福,顺风顺水。公孙的大人已经和乌林学府报馆中的熟人接洽,他们同意力推合纵,同时将组织声势浩大的民众及士子游行,声援同盟及共和国。另外,诺伦人也已经答应,暂不对诺国用兵,但消灭北洋舰队后,诺伦人需要各国给予他们二十万两黄金作为补偿,同时诺伦商品在东夏享有关税优惠。”</p>

    “这些鬼子!不但狼子野心,还很会趁火打劫!”唐铭弈想起祖皓说过的诺伦勘探队一事,“不过也是可以接受的价码,如果真能换来北方的和平安定,也是值得的。”</p>

    “那那个辛苛呢?”诸葛琳仍旧不大放心,“要不要我带几个姐妹除掉他,或是将他绑回紫苑?此人才堪大用,放在这里只会平添风险。”</p>

    “再说吧,如今也没有精力理会这些空谈。”唐铭弈说道,“此人比我年长,又不得士子赞同,要想出头或许是难上加难啊,就让他在这学宫里了此一生吧!”</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