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专诺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三十七章 飞雪起舞,星光黯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潞军战败当夜,北国的天际顿时暗淡无光,一场暴雪如同被诸神从云端倾倒下界,裹挟着寒风与白花呼啸而来。整个北方仿佛被一支遒劲有力的巨笔蘸着白色的墨汁扫过一般,竟在夜半时分变得银装素裹。茫茫雪景,预示着一年的终结和万物的沉睡。</p>

    翌日清晨,大雪初霁的龙丘城中慢慢出现了稀疏的人影。三年的法治已经使得居民们习惯了冬日里集合扫清积雪的生活,这是他们为每日官府派人收集各家各户垃圾、打扫城内街道所需要付出的小小代价。帝国实际统治的短短三年内,龙丘的灰霾虽因工厂的发展而依旧存在,街道却是出奇的干净,冬天的道路,也不再因为积雪不及清除而变得湿滑难行,“冬日不骑马,雪地不行车”的习俗,竟渐渐被忙碌的普国人所遗忘。</p>

    待辚辚而过的箱车渐渐远离,一个大衣与军帽覆盖的身影稳稳走过刚刚清扫干净的街道,雪后干冷的空气里弥漫着煤烟和蒸汽的味道。对面正是高大而密集的铁栏围成的皇家植物园,行至正门,一扇小扉开启,卫兵接过来人的证件,粗略看过便敬礼放行。那人只是默默还礼,便夹紧腋下的公&#25991包向树林深处走去。</p>

    冬至已过,园内本就枯黄的草地被棉絮般厚实的积雪所替代,在终年长青的松柏点缀之下,这满目万物蛰伏的气象便多了些许活力与生机。灯火通明的暖房内,老普国时代便已在此扎根的种种奇花异草仍然光彩照人。不过,与典型的普国式园林如出一辙,整个植物园虽说林木茂盛,花园苗圃比比皆是,在其中穿行却从不会有迷失方向的情况存在,这也归功于普国建筑师们严谨规整的设计理念,实用至上,便捷为先的行事思维。这也是当国三代的廉氏为其宿敌唐铭铮留下的法治根基,因此即便身为敌国,法度纪律至上的老普人比起自在自利的南方人更能够接受唐铭铮所推行的变法与新政。</p>

    视线的尽头,这些新政的继承者,帝国公主唐敏宁正沿着纵贯东西的林荫道徐徐散步。她依旧是穿着办公时的灰色女式西服,外披一件厚毛及膝风衣,光着头,散着发,似乎对雪后的寒冷完全不以为意。唯一的例外,便是脚上的皮质长靴被换成了一双反毛皮鞋,乍一看来,似乎与寻常皮鞋有所不同。</p>

    “殿下好兴致!”曹永浜呼出一口白雾,“这是要在园中踏雪寻梅吗?”</p>

    “你们这些读书人呀,就是迂腐!”敏宁笑着揶揄,“我这叫亲身垂范,你看。”</p>

    曹永浜顺着公主所指,再次见到了脚下那双怪异的皮鞋。细细端详,此鞋形制虽与一般劳工便鞋有几分相似,但丑陋粗鄙的外表下,却透露出设计者匠心独具的思维:厚厚的鞋底不知由何物制成,但从外观看便知已将脚底与地面彻底隔绝,而非原有鞋底仅用千层粗布或厚皮;鞋帮高度恰至穿着者脚踝,且在与脚踝接触处垫有海面衬层,如此设计虽说不及旧式长筒皮靴美观,但却极为舒适与轻便,即使冬日所穿加厚样式,也不嫌笨重拘束。</p>

    “别愣着嘛,来,这有双合你脚的,穿上替我试试。”敏宁边对曹永浜说,边唤来卫士,“你是军人,行路越野,当是比我在行。”</p>

    “怎么……这是要配发军卒?”曹永浜费力地脱下自己的军靴。当时士兵军鞋为冬皮夏布,布鞋仅包裹全足,轻便凉爽但行军打仗极易磨损;皮靴虽较为坚固,却耐不得水浸,雨天行军,往往不过三日便有破跟裂底的情况发生,但无奈制鞋材料有限,鞋跟无法加厚,故各国士兵常有出征前自行购置两三双军靴以备替换的情况。</p>

    然而眼前这双鞋,不但穿着基本简单快速,行走更是舒适轻松。曹永浜试着寻找园内崎岖湿滑的道路,却意外发现,此鞋非但不易打滑,且踩在雪地或是山石上时,厚厚的鞋底隔绝了大部分疼痛和湿冷。</p>

    “这鞋底究竟是何物?”曹永浜好奇地抬起脚来,不断按揉着这块黑色的物体。</p>

    “具体说来,我也不大晓得咧。”敏宁歪着脑袋,一口南方软语显得如此欣喜和满足,“屠大人说,好像是司徒家拿过来的一种什么胶?讲不清楚啦,说是南洋丛林有一种树,割开树皮,里面会留出白色的奶哦,但是喝不得的呢,收起来放一段就结成块了。”</p>

    “我知道,以前我那个同学,就是现在海军的贺炎闵,他借给我一本《南洋奇物志》,好像有记载这个东西!”曹永浜击掌道,“干了就会凝结,材质柔软坚固,只不过,好像很容易着火,所以也很难塑造成型。”</p>

    敏宁听罢,如好奇的孩童般叫道:“是的呀,我跟你说,司徒家好像找到当地会用这个的土人,不知怎么就炼出来了。不过呢,现在好像除了和土人那样拿来当鞋底,貌似也没有别的用途嘛。”</p>

    “这就够了。”曹永浜如同博学的前辈般对敏宁说道,“殿下可知,古往今来,无数流芳百世的伟大发明,不就是这些别出心裁的小物什么?”</p>

    “也是这么个道理哦。”敏宁点了点头,突然想起曹永浜提早前来定是有要事,“顾得跟你玩笑了,你且说说,今日早来,所为何事?”</p>

    曹永浜早就习惯了公主这种方言与官话交替的风格,旁人看来,似是有些杂乱无章。但在这位参谋眼里,却成了把握敏宁内心动向的极佳标志:如果她模仿着各地方言与自己交谈,则说明百无聊赖,闲得无事;而一旦口气突然转成东夏官话,则意味着必有重要事务或者严肃话题。</p>

    “殿下请看,这是我方间谍对今日照国内部情况的汇总。”曹永浜打开公&#25991包,将一叠&#25991件递给敏宁。</p>

    “进温室说。”公主示意,说罢便埋头于&#25991字密集的纸张。</p>

    两人刚在温室站定,侍卫便麻利地关上了玻璃大门,将&#25991件摊在花厅的玻璃桌上,曹永浜说道:“整篇报告,末将以为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照国舰队并未按照原计划在广汉登陆,而是半途返回,其中缘由,恐怕不是知难而退所能解释;二是照国宫廷内风平浪静,记者遇刺事件后,徐昭兵权依然稳固,杨子钊继续当国,然海面越是平静,底下越可能暗流涌动。”</p>

    “照国人既已中计,国内应该腥风血雨才是,为何会如此低调?”敏宁摸着下巴说道,“按兵不动,一切照旧吗,除非徐渊这个老好人突然性情大变,开始铁腕统揽国政。”</p>

    “不管在怎样,破了汉国公的天下围攻,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曹永浜道。</p>

    敏宁摇了摇头:“不,以照国立宪派的作风,以徐昭的性子,不可能被这个软弱的照国公压制。此次照军兵败,那些秀才们若不主动发难,这才是咄咄怪事了!”</p>

    “报告!总参二局急件!”一名机要参谋敲开玻璃门说道。</p>

    “叫你不要来那么早吧?”敏宁一边与曹永浜戏谑一边接过&#25991件,“怎么?徐昭居然……”</p>

    见自己的上司惊讶不语,曹永浜立马凑过来看着&#25991件的内容:“据报,徐昭率军回到乌林,已完全控制照国宫廷及军政机构,目下正试图于我接触,以促成联合。”</p>

    “徐昭他……这是发动了兵变啊!”曹永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对于合纵最为积极的是他,提出偷袭我后方的也是他,如今却变得如此神速!”</p>

    “有何怪哉?”敏宁看了一眼曹永浜,“人无恒友,国无恒敌,唯利是图耳。”</p>

    “也是这个道理,毕竟共和国言而无信在先,各国仍旧出兵已算仗义,如今满盘皆输,与共和党人离心离德也是自然。”曹永浜点头道。</p>

    敏宁的脸上依旧是平静如水:“这倒是在意料之中,不过,合纵连横,其实并无区别,讨价还价自然必不可少,若价码不够,各国恐怕将会武装中立,如此一来,我方在对抗叛党之时,仍旧是顾虑重重。”</p>

    “殿下能想到这些,说明已是胸有成竹了。”</p>

    敏宁挠了挠头:“你是不知道有多伤脑筋,三天来,我愣是把所有可能,所以对策都全盘推演和思索一遍,没想今日却只用得少数。这么说吧,潞、照两国只要维持商路通畅,就算他们严守中立也于我无害;最麻烦的是照国,逼迫过甚则对立难以消弭,宽容无度则徐昭野心定会再次膨胀,因此对照国,必须恩威并用,归还河内,但将其设为共同警备区,仅在要地对等布置兵力,其余地方全部不设驻军;此外,还要在煤铁与农林投资准入上对我方适当倾斜,建立关税同盟,统一货币金融等等。至于诺国,当下应以惩戒为主,此时要求割地让权,又协助诺伦之嫌,还是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为好。”</p>

    “好一个恩威并施和等待时机!张弛有度,利益均沾。”曹永浜称赞道。各种君主,以不同风格,分为霸王型、族长型和能人型。霸王型自然气魄十足,行事最为重视自身意志,此类君主极易在军中扬名立威,但也缺乏稳妥与折冲之艺;族长型往往不大重视自身能力,而是懂得借助他人所能,非常善于维持臣下之间的平衡,此类君主遇到能臣则相得益彰,互补互利,而遇到强势臣子或是臣子间矛盾激烈则非常容易失去自我;第三类君主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唐铭铮,聪明绝顶,几乎无所不能,而且精明勤勉,可越是能干越希望在有生之年将所有事情一气呵成,甚至对于臣下本分也常常越俎代庖,故而结局不是激变生乱,就是人亡政息,这也是多数有为君主最后的下场。</p>

    而眼前这个没有任何名号的唐敏宁,却是一种与前三者类似,却又与众不同的形式:谋略型。这样的人更像一个犀利老道的谋士,而非气吞山河的君王。这样的人在位,国家看起来是多架马车齐头并进而非万马奔腾头马在先,如此的风格,正好能够整合保皇党中的各派势力,同时,长于谋略和分析的公主,也能够在首脑议事时为决策提供大量依据和建议。</p>

    “此外,还有一招,可使各国彻底放弃对共和国的幻想……”公主突然神秘地凑近曹永浜耳边说道。</p>

    骏崖城高耸的山道两旁,厚厚的积雪硬是把原本狭窄险要的马路边缘堆得宽阔异常。这个中部城市的降雪意味着3176年的终结,这注定要被后人添上浓墨重彩的年份,仅仅昭示这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当皑皑白雪开始消退的时刻,也必将是蛰伏的巨兽渐渐苏醒的征兆,而后便是新一轮争斗、杀戮和阴谋的开始……</p>

    第三部 完</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